关灯
护眼
字体:

司马王朝_爱妻族【完结】(32)

  洛涧之战令晋军信心倍增,谢石继续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谢玄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又不容许晋军旷日持久地打消耗战,便派使者去秦营,要求秦军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好让双方一决胜负。苻坚认为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结果秦军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脚大乱。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发动猛攻。朱序这时在阵后乘势喊叫:“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军队就怕臭虫捣乱,朱序这个臭虫绝对是晋王朝请来的救兵(那两个字我还真不好说出口),他这一咋呼,秦国的军队觉得自己真的失败了,所以慌忙的后退,这样就给了谢玄谢石等人攻击的机会。

  秦军有很多是强征入伍的,而且由多个民族组成,可谓同床异梦,人心本来就不稳,朱序这一喊,以为真的败了,越发慌乱,争相逃命,几十万军队就像山崩了一样丢盔弃甲的大溃逃。谢玄等乘胜追击,直至青冈(今寿阳西30里)。此时,苻融战死,苻坚中了流矢,单骑北逃,朱序乘乱投奔晋营,东晋获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淝水之战结束了,但是这种胜利并不仅仅是士族门阀的胜利,而是苻坚的愚蠢带给了金王朝的胜利。苻坚在位的十几年,是秦国最鼎盛的十几年,而秦国鼎盛的背后又产生了许多的隐患。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并给后人留下了著名的历史典故和成语。如“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直脍炙人口。

  淝水之战后,东晋趁北方大乱之机,收复了巴蜀及山东河南大片失地,一直打到黄河北面的邺城。后来由于翟魏、西燕、后燕等胡族政权的反攻加上东晋朝廷的内斗,东晋在淝水战后所收复的淮北土地至司马曜末年又大部丧失。

  虽然胜利了,但是谢安的政治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他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了,所以在385年辞官归隐,并在归隐之后不久便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谢安死后,其弟弟又摇摇晃晃的成了一段时间,最终在389年交出了所有的权力,历史展开了新的一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请看下讲:一个玩笑产生的血案

  30.一个玩笑引发的血案

  更新时间2016-5-2 17:33:26 字数:1777

  今天上午没有什么时间发文章,下午总算抽出了三点以后的空档为大家写出这一篇大约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在淝水之战结束之后,对门阀士族隐忍了十几年的司马曜开始逐渐剥夺谢安的权利,他让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担任录尚书六条事,而在淝水之战结束不久,桓冲病逝,这就更加让本身就被皇权削弱的门阀士族遭到了灭顶之灾。门阀士族的太原王氏趁机挑拨皇帝和谢氏的关系,谢安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力量和皇帝都下去了,便在太元九年(384年)自动提出到北方征战,次年的四月辞职到广陵隐居,八月病逝。

  司马道子顺利成章的成为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谢安完了,谢玄也觉得不能再北府之中久待,加上自己的北伐失败和身患疾病,便在太元十二年正月接触兵权,被朝廷封为会稽内史,在一年后,这位谢氏宗族也死了。而谢玄所掌握的三个州郡,青州和兖州被司马恬所夺,徐州被司马道子所夺取。

  谢玄的死去标志着谢氏家族的荣耀不在,也标志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司马曜最终实现了中央集权,从317年到389年(谢石死去),魏晋门阀掌握了七十二年的政权,最终被一个青年皇帝完全的收回。

  尽管司马曜实现了亲政,“威权己出“,但他显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司马曜与其弟司马道子一起沉湎酒色,把宫廷搞的乌烟瘴气,又信奉佛教,宠幸僧尼,朝政日益昏暗。然而,在司马曜和司马道子“酣歌为务“的表面下,兄弟之间却潜藏着深刻的矛盾,从而形成了太元后期的“主相相持“格局。主相相持直接表现为外戚太原王氏内部的矛盾,即司马曜王皇后出身的王恭一系和琅玡王妃出身的王忱、王国宝一系之间的斗争。太原王氏虽继陈郡谢氏而兴,但既无人才亦无事功,不足以制约皇权并维持政局的平衡,只有分别依附司马氏而贪图门户利益。这与此前的门阀政治格局已大不相同。司马道子成为宰相后,权势越来越大,袁悦之更劝司马道子专揽朝政,王恭乃请司马曜杀袁悦之。司马曜托以它罪杀袁悦之于市中,“既而朋党同异之声,播于朝野矣“。主相之间的矛盾由于袁悦之被杀而公开化了,这是太元十四年(389年)十一月的事。

  太元十四年(389年)六月和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镇江陵的荆州刺史桓石民和镇京口的青、兖二州刺史谯王司马恬相继死去,对上下游的争夺遂成为主相相持的焦点。江陵、京口两藩分别为王忱和王恭所得,到太元十五年(390年)八月,司马道子又以其同党庾楷为豫州刺史。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王忱病死于荆州刺史任上,激起了司马曜夺回荆州的努力,东晋政局又为之一变。司马道子欲以王国宝继其弟刺荆州,司马曜自然不乐见荆州这块肥肉落入司马道子手中,他迅速采取行动,不经司马道子所控制的吏部铨选,以“中诏“任命心腹近臣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与此同时,司马曜还任命“以才学文章见昵“的郗恢代替以老病退的朱序刺雍州,镇襄阳。透过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司马曜在主相相持中占了上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