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司马王朝_爱妻族【完结】(5)

  但是司马懿也被诸葛亮的最后计策蒙住了,诸葛亮命令士兵佯装撤退,司马懿看到这种情况,信以为真。手下的张郃劝阻司马懿不要贸然追击,可是司马懿固执己见,张郃无奈下令追击,但是在木门道中了埋伏被射成了刺猬。

  打败了张郃之后,诸葛亮急忙撤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朝廷里面出了问题。刘备死前托孤的另一位大臣名字叫李严,他假传圣旨命令诸葛亮回师成都。当然这个人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紧接着就被诸葛亮罢官为民。

  这场战斗从表面上看是诸葛亮赢了,因为司马懿损失了一个大将;但是从深层来看,是司马懿略高一筹,原因稍后会为大家解释。

  紧接着诸葛亮的第六次北伐展开了,这一次北伐,诸葛亮选的是下下策,司马懿还是选择闭门不战,诸葛亮军队的胜仗没多打,但是军粮没少消耗。索性诸葛亮给司马懿送了一件妇人的衣裳,司马懿用自己的幽默化解开来。

  司马懿知道将士们不免对这件事心怀愤懑,所以他选择以退为进,直接向当时的皇帝曹睿上书,主张攻打诸葛亮。曹睿也知道司马懿的心思,所以,命令辛毘(毗)为使者,前去节制司马懿手下各将。

  诸葛亮只有吐血了,因为他吃的比较少,但是干的活儿是十个人八个人的份儿,所以很快身体就吃不消了。司马懿最终将诸葛亮完全逼到了绝境,234年8月,诸葛亮病死军中,享年五十四岁。

  当诸葛亮死亡的消息传到军中之时,司马懿的心理产生了悲戚的感觉,可能是和诸葛亮对阵了十二年,心里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恐怕诸葛亮最后也是这样的吧。司马懿没有感到伤心的时间了,因为从洛阳传来一个消息——曹睿病危了。

  这是司马懿第三次得到托孤大臣的名号,曹孟德临终前,就授予他顾命大臣的权利,曹丕死前也授予他同等的权利,曹睿死前,他也受到了这样的优待。可以说司马懿是四朝元老重臣,接受着一位王爵两位皇帝的重托。

  不过曹孟德临终前司马懿是和贾诩一起接的遗嘱,曹丕死前,是司马懿和曹真接的遗嘱,曹睿死前,是司马懿和曹爽接的遗嘱。所以司马懿只能说是第二宰相,第一在想永远是跟随老领导的人或者是他的本家。

  贾诩功成身退之后,司马懿也在曹丕的既防又用的思想下面小心翼翼的活着;曹真病死之后,司马懿很少做出超出权限的事情;但是对于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曹爽,司马懿觉得是该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了。

  所以,司马懿和曹爽在最初的时候还是互相捧场给面子的。因为司马懿比较宽容,而曹爽又觉得自己刚刚上台,需要指导。但是和司马懿这样有远见的人共事,曹爽深深地感到了嫉妒,司马懿总是很有主见的想象帮助魏国灭吴蜀的计策,但是曹爽空有一把力气,却没有任何的想法,所以两个人就开始有矛盾了。

  而且司马懿让曹爽产生了危机感。曹睿死前很聪明,他将曹爽任命为首席辅政大臣,司马懿任命为次席辅政大臣,这就能保证司马懿受到曹爽的牵制。而曹爽更觉得莫过于将司马懿的权力紧紧束缚在“太傅”这一个职业上面。

  曹爽志大才疏,搬出了三件不可挽回的荒唐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无功而返的攻打蜀汉,虽然蜀汉没有了诸葛亮,但是蒋琬费祎两个人还在,而且曹爽的脾气比较暴躁,让士兵叫苦不迭,劳民伤财。最后司马懿写了封信,将曹爽叫了回来。

  第二件事情就牵扯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曹爽不仅打仗外行,治理内政全靠排斥异己。还修改法度,国家陷入混乱。

  第三件事情就是腐败,而且不光是腐败的问题,还有就是僭越。曹爽什么都向着皇家的标准来规定,这样做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在荒唐透顶的时候,曹爽还不忘试探一下自己的老对手司马懿。而司马懿又开始演起戏来。因为司马懿拿出来了对付曹操的那一个招数——装病,所以连曹爽都觉得那司马懿不好对付。

  这件事情发生在247年,曹爽委派自己的心腹李胜去荆州之前,试探一下司马懿的情况,而司马懿表现的连汤碗都端不住,还撒到了自己的衣服上面。李胜汇报曹爽之后,曹爽更加的麻痹大意,接下来轮到司马懿出招了。

  请看下一讲:挟天子以令诸侯

  4.挟天子以令诸侯

  更新时间2016-4-20 17:47:02 字数:2472

  从魏明帝驾崩到魏少帝曹芳正始十年,整整的十年功夫,曹爽贪图享乐式的索取已经让魏国的国库开始出现了不足,而国内矛盾的计划让曹爽的统治岌岌可危。如果记性好的读者可以回忆一下上一讲我们所遗留的问题:司马懿为什么要命令张郃前去追击诸葛亮的兵士呢?

  答案其实在于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东西:势力对比。曹操时代的名将如张辽、徐晃、到了这个时代已经全部凋零,如果说还有一个可以和蜀国大将魏延相抗衡的,莫过于张郃了。可是当时司马仲达已经决心篡夺曹魏的政权,哪容得张郃在魏国保驾,所以张郃这一次必死无疑。

  除掉了张郃,司马懿最后忌惮的就只有那位皇帝了。这里的皇帝指的是魏明帝曹睿,而不是魏少帝曹芳。我曾经在《汉末曹魏》这一本书中讲到过,曹操的子孙之所以传了三代实权就被窃取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曹操的子孙己未的年龄相对较为年轻。古人都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我们转眼看去,曹丕是三十四岁担当的皇帝,而到了他的儿子时代,却只是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也就是说曹丕败给了“迷惑”,曹睿败给了“年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