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大文豪_薪越【完结】(217)

  上海县教育局、教育会发起成立“救济日灾会”,上海县立各小学都成立了“募捐队”。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看到这种景象,只感到深深的悲哀,这就是中国啊!

  后来有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因为这次日本的关东大地震,让日本天皇受到了震动。

  日本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

  日本人大感国土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开拓生存空间。

  在吞并朝鲜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的侵华策略。

  这不是战争的开端,而是战争的引线。

  林子轩对上海的这种氛围极为不适应,他觉得非常讽刺,所以在上海文化界要为日本灾区募捐的时候,他异常的沉默。

  作为上海文坛的领军人物,手里有出版社和电影公司,林子轩身家不菲。

  这时候,应该是他带头捐款,献出爱心,如此还能博取一个好名声,得到社会的赞誉,以往林子轩在慈善事业上很是热心。

  但他真的没有爱心献给日本。

  平禁亚有点不安,他不知道林子轩怎么了,如果今晚万象书局什么都没有捐,那明天的报纸肯定会把矛头指向万象书局。

  一旦万象书局的名声毁了,那林子轩的事业也就毁了,他也要跟着倒霉。

  “我们总要捐点什么?”平禁亚小声的提醒林子轩,就算是一千块也好啊!

  林子轩想了想,走上了前面的台子,只剩下万象书局一家没有捐款了,所有人都盯着他。

  这些人没想过林子轩对此有抵触,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穿越者无法理解林子轩此时的心情。

  “诸位只关心日本灾民能不能吃饱,我更在乎的是灾民们的精神会不会崩溃。”林子轩沉声道,“面对天灾人祸,亲人丧生,一旦精神崩溃,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和死了没什么分别。”

  底下的人点了点头,这个角度非常新颖。

  当其他人只关心灾民能不能活下去的时候,林子轩关心的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都是文坛或者演艺圈的,对林子轩的话颇为认同。

  作为文化人,不能和那些商人一样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是要看到灾民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凸显文化人的身份。

  “那么什么才能慰藉灾民的心灵呢?”林子轩提出问题,接着回答道,“我以为是文学,只有文学的魅力才能慰藉灾民破碎的心灵。”

  说的好啊!下面的人鼓起掌来。

  这才是世界级文学家的水平,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但怎么才能用文学慰藉日本灾民呢?难道去给他们讲文学么?

  “所以,我会捐助日本灾民价值一万银元的书籍。”就在其他人猜测的时候,林子轩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其中有日文书籍也有中文书籍,既有新文学的书籍,也有传统文学的书籍,就让这些书籍来给日本灾民精神上的支持,就让中国文学抚慰日本灾民受伤的心灵吧。”

  底下的人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林子轩竟然要捐献书籍。

  你说的这么慷慨激昂,就是为了捐书?

  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怪怪的,似乎有什么不对。

  这时候有人鼓掌,是世界书局的沈知放,这是一个看重利益的家伙,也不想捐钱。

  “说得好,这才是咱们文化界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德。”沈知放大声喝彩,“我们世界书局也要向林先生学习,把刚才的两千元捐款兑换成价值五千银元的书籍捐献给日本灾民,表现我们的爱心。”

  别看价钱提升了一倍,但沈知放有自己的打算,世界书局库房里堆放的那些卖不出去的书籍终于可以大清仓了。

  不只是沈知放,不少出版社的人都有了其他的心思。

  ☆、上架啦!

  九月下旬,徐至摩给林子轩写信,邀请他来海宁看钱塘潮。

  此时的徐至摩并不在北平,而是在他的老家海宁。

  因为祖母过世,他在八月份便回家守丧,可他是个喜好交游的人,在老家觉得憋闷。

  特别是他和张幼怡离婚的事情,让家中的父母极为气愤。

  “不知怎的,像是鸽子的翎毛让人剪了,再也飞腾不起来。”

  他在信中如此诉苦。

  其实,徐至摩在北平混的不错,他办了一所文学俱乐部,也就是新月社,还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成功的混入了新文学的圈子,聚拢了一批小势力。

  除了还没有追到林徽茵外,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这样的人就因为在家里呆了几天,被父母责骂两句,就发牢骚诉苦,还用比喻句。

  林子轩真想回他一句话:贱人就是矫情。

  他也算是了解徐至摩,这人本质上不坏,但就是有着富家子弟的诸多特点。

  比如喜欢结交朋友,喜欢玩乐,容易冲动,追求美丽的女人,在感情上一塌糊涂,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怎么顾及他人的感受等等。

  这种性格有种称呼叫做纨绔子弟,但若是放在一位诗人身上,那就是诗人的浪漫情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