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公主_吴蔚【完结】(134)

  还是东方朔反应最快,哈哈一笑,道:“我们只是路过,路过。”忙扯着夷安和刘解忧出来。一直到远远离开里巷,才松了手,长吁一口气。

  夷安公主很是不解,问道:“张汤身为御史大夫,居然为属吏按摩双脚!不过他被我们当面撞见糗事,不是盘问陈皇后巫蛊案的最好机会么?他有把柄被我们抓住,谅他不敢不说实话。”东方朔道:“你也知道御史大夫为属吏按摩双脚耸人听闻了,若不是有什么秘事,以张汤的为人,他会如此屈尊么?他审讯判死的人不计其数,暗中伺机报复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呢,目下不是调查的最好时机,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回来茂陵途中,忽有一名骑士自城中追来,呼喊车夫停车,凑到车子旁边,笑道:“东方先生,你好啊。三个月期限已到,我朱安世践约来了。”

  夷安公主道:“你打听到阳安的下落了么?”朱安世道:“没有。”夷安公主道:“早说你找不到了,我师傅这般聪明,这么多年也未能寻到他的下落。”

  朱安世道:“公主别急,我也不是一无所获,有些消息要告诉你们,兴许你们能根据这些线索自己追查到阳安。阳安自从右北平郡逃回后,先后在金公——也就是他母亲侯媪的老仆、江都邸、茂陵袁广汉家待过……”夷安公主道:“可这三家都先后被诛破家,再无线索可以追查了呀。”

  朱安世道:“是,但还有一家你们没有查过。阳安投靠江都王刘建后,并非一直留在江都国,其实他大多数时间还是在京师,虽然可以落脚在江都邸,可他是在逃要犯,不方便出面办事,必须得有人帮他……”刘解忧忽然插口道:“呀,是江都翁主刘徵臣。”

  朱安世道:“这位女公子聪明得紧,不错,正是江都翁主刘徵臣,她是江都王刘建的妹妹,嫁给了太后兄长盖侯的儿子王长林,也住在茂陵,跟你们几位是邻居。可惜后来受到江都王谋反案的牵连,被逼服毒自杀。皇帝也真够狠心,说起来刘徵臣既是他的侄女,又是他的表嫂,亲上加亲的关系……”

  东方朔蓦然道:“啊,我知道了,多谢。”命车夫急驰回茂陵。

  朱安世的确给了关键的提示:阳安于被官府追捕最急时投靠江都王刘建,势必要有进身之阶,他当时穷途末路,一无所有,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手中的金剑,当然不是金剑本身如何值钱,而是那剑被认为跟高帝斩白蛇剑是一对。他明知道其来历非凡,但为了保命,不得不将其奉给刘建,以此换得庇护。后来江都王因谋反身败名裂,江都国除,并未听说从王宫中搜出金剑之类,可见刘建没有将金剑带回江都。他与刘徵臣暧昧有私,关系非同一般,将金剑交给了妹妹收藏也说不准。而江都王败后,阳安投靠袁广汉也值得深思,袁氏被族诛,其中最主要的罪名就是任用阳安设计机关、图谋不轨。本来众人都以为那是廷尉奉上意欲穷治袁家、胡乱扣的罪名,现在想想也并非不可能,阳安是梧侯阳成延的后人,天生有构筑机巧之能,他能够进入袁家,大概也是因为有这一技之长。可袁家历来树大招风,不是什么稳妥的藏身之处。阳安一定要选择当他家的门客,必有缘故——那袁宅背后正是盖侯王信的府邸,之前王长林和刘徵臣都住在那里。若是金剑果真藏在王府,那么一切便说得通了。

  夷安公主道:“我们一直以为短剑在阳安手中,他想得到长剑,师傅甚至让平阳公主到长乐宫用假剑换出了真剑。但既然阳安手里没有短剑,他也不会先冒险对长剑下手。我们事先安排的圈套完全没有用处,磨剑时假剑之事揭破,我们交不出阳安,无从解释,那可要如何是好?”东方朔道:“未必。阳安隐匿得这么深,一定又投了什么靠山,金剑是他安身立命的唯一,他必然将其中奥妙告诉了新主人。新主人既敢收留他,也就有觊觎高帝斩白蛇剑的野心。世人均知斩白蛇剑难得一见,十二年才有这么一次机会,他们肯定会出手。”

  来到盖侯府上,夷安公主知道王长林性情憨厚,便直言了金剑一事。王长林道:“我是见过翁主摆弄过一把金色的短剑,但后来翁主被逼自杀,朝廷派使者将她的私人物品尽数抄走,装了二十几口箱子,不知道金剑是不是那时被一并带走了。”

  东方朔道:“果真如此,金剑安安稳稳地躺在廷尉府中,倒是一个绝佳的安全之处。”虽然猜想短剑很可能就在廷尉府,但却阻止夷安公主去翻查,道:“等磨剑过后再说。”

  磨剑之期临近之时,京师又兴起一件大狱,两位三公级别高官因此而自杀,震惊朝野——

  先是赵王刘彭祖上书告发御史大夫张汤身为朝廷重臣,却为属吏鲁谒居摩足,其中必有奸事。皇帝刘彻阅书后也很奇怪,命廷尉调查此事。偏偏鲁谒居在这个时候暴死,鲁谒居之弟鲁盖人有谋杀亲兄的嫌疑,被逮捕下狱。凑巧这个时候有人偷盗汉文帝陵园瘗钱[4]。大汉惯例,四时拜祭各帝陵由丞相负责,丞相庄青翟担心皇帝问责,便约请张汤一起向皇帝谢罪。张汤开始答应,到皇帝面前,见刘彻面色不善,又改变了主意,因而只有庄青翟一人谢罪。刘彻震怒,命御史按问丞相,张汤打算加以见知故纵之罪,即奏报庄青翟知道盗钱之事。庄青翟深感恐惧,遂指使手下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反击。三人立即派吏卒逮捕了与张汤亲近的商人田信,称朝廷每每有政策实施前,张汤都会预先泄露给田信,田信因此囤积取利,与张汤平分。刘彻得知后,召来张汤,有意道:“朝中有大臣泄密,难怪朕有什么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积货物。”张汤听到后只附和道:“肯定有人泄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