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土耳其通史_哈全安【完结】(82)

  土耳其真主党尽管属于逊尼派,却得到伊朗方面的支持,与伊朗安全机构长期保持情报合作。另一方面,在土耳其真主党内部,费丹·古恩格尔与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存在分歧,前者主张效仿伊朗革命的模式,崇尚教法学家统治的神权政治,后者受赛义德·库特布的极端思想影响,主张效仿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模式,推翻世俗国家,反对教法学家的统治。

  土耳其真主党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城市下层的乡村移民,城市边缘的棚户区是真主党的据点所在。土耳其真主党的活动,包括公开的宗教宣传和秘密的政治暗杀。土耳其真主党的主要对手是库尔德工人党,后者具有明显的乡村色彩,试图向城市扩展。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600人死于土耳其真主党分支伊里姆的袭击,其中3/4是库尔德工人党成员。90年代后期,土耳其真主党对库尔德工人党的袭击次数明显下降。在真主党内部,伊里姆与门泽勒之间也有冲突。20世纪90年代前期,超过200人死于双方的相互暗杀,其中多数死者属于门泽勒。1994年夏,费丹·古恩格尔和多数门泽勒领导人迫于伊里姆的暗杀威胁,移居伊斯坦布尔。1994年9月,费丹·古恩格尔在伊斯坦布尔的家中被伊里姆成员绑架,押回巴特曼省,遭到处决。费丹·古恩格尔死后,门泽勒从政坛消失。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土耳其安全机构加大镇压伊里姆的力度。1999年3月,安全机构搜查了马尔丁附近的一处伊里姆据点。在查获的文件中发现超过2万人的伊里姆成员名单,其中约4 000人属于武装分子。同年,超过1 500名伊里姆武装分子被安全机构逮捕。1999年,为躲避安全机构追捕,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先后移居阿达纳、科尼亚和伊斯坦布尔。2000年1月,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在伊斯坦布尔的家中被安全警察击毙。随后,安全警察根据在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家中查获的文件,在全国44个省逮捕伊里姆武装分子3 300余人。侯赛因·维里奥格鲁死后,伊萨·阿尔特索伊成为伊里姆新的领导人。进入21世纪,伊里姆并未销声匿迹,却逐渐放弃暴力,致力于伊斯兰主义的政治宣传和社会慈善事业,周济贫困穆斯林。

  伊斯兰运动组织和大东方前线伊斯兰袭击者组织也是土耳其国内重要的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

  伊斯兰运动组织(Islamic Movement)始建于1987年,领导人是伊尔凡·卡格里奇。伊尔凡·卡格里奇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深受伊朗革命影响。1982年春,伊尔凡·卡格里奇在德黑兰亲眼看见了革命后的伊朗,回国后秘密筹建武装组织,试图在土耳其发动伊斯兰革命。1984年年末,该组织在伊斯坦布尔抢劫一家珠宝店,遭到警方拘捕,伊尔凡·卡格里奇逃亡伊朗。1987年,伊尔凡·卡格里奇持伊朗护照回国,定居在库尔德人城市巴特曼,创建伊斯兰运动组织,招募武装分子,具有明显的暴力色彩。伊斯兰运动组织的宗旨,是通过10年的努力,在土耳其建立遵循沙里亚的伊斯兰国家。1990年3月,伊尔凡·卡格里奇在伊斯坦布尔枪杀著名的世俗派记者切廷·艾米克。同年9月,伊斯兰运动组织成员在伊斯坦布尔枪杀另一著名世俗派作家图兰·杜尔苏恩。1991年12月,伊斯兰运动组织试图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世俗集会上制造爆炸事件,未遂。1992年6月,伊斯兰运动组织试图在伊斯坦布尔再次制造爆炸事件,未遂。1996年3月,伊尔凡·卡格里奇被警方拘捕。2000年7月,伊尔凡·卡格里奇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植根于救国党青年运动,创立者是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也名萨利赫·米尔扎贝尤格鲁。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出生于东南部的埃尔津詹,1984年创立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旨在以土耳其为基地,建立跨越国界的伊斯兰国家,具有逊尼派色彩,反对什叶派和阿拉维派,强调穆斯林的圣战义务。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的成员主要分布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大都来自库尔德人移民。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的暴力活动达到顶峰。1998年,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和其他领导人被捕,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政治复兴的主要力量是具有合法地位的苏非教团。所谓的苏非主义(Sufism),系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苏非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本意为羊毛;苏非主义的信徒常身穿羊毛粗衣,以示简朴,故而得名。苏非主义最初始于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继而融入神秘主义的思想倾向,至12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进入制度化和组织化的发展阶段,形成诸多苏非教团。土耳其的苏非教团,一部分恪守传统主义,奉行非政治化的宗教原则;另一部分崇尚现代伊斯兰主义,强调宗教政治化的信仰原则,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凯末尔时代,一党制政府对于宗教势力采取高压政策,苏非教团的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秘密的政治宣传和非法的武装叛乱。多党制时代,苏非教团参与土耳其政治生活的首要方式是与诸多合法政党建立密切的联系,进而借助于政党政治的形式阐述和宣传相应的宗教政治纲领。

  拜克塔什教团(Bektashiyyah)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呼罗珊人拜克塔什在安纳托利亚创建的苏非教团,自15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完整的宗教组织和严格的信仰体系,社会影响随之扩大。拜克塔什教团的主要特征,在于浓厚的什叶派色彩,崇拜什叶派伊玛目阿里,甚至将伊玛目阿里与先知穆罕默德相提并论。奥斯曼帝国时期,拜克塔什教团与苏丹近卫军团联系密切。1826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平息近卫军团的反叛后,拜克塔什教团遭到官方取缔,直到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当政期间得以重建。1925年,凯末尔政府再度取缔拜克塔什教团,禁止拜克塔什教团的政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启动和多党制的政治实践,拜克塔什教团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参与政党政治的重要社会力量。多党制时代,拜克塔什教团先后支持民主党和民族党。由于逊尼派是土耳其穆斯林的主要派别,随着伊斯兰主义的复兴和伊斯兰运动的高涨,具有什叶派色彩的拜克塔什教团逐渐被边缘化,在中右翼政党主导的政治舞台,成为诸多左翼政党争取的对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