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第三帝国_龙灵骑士【完结】(1293)

  “必须加快研制P-51战斗机的进度……”罗斯福一边看那份文件,一边轻声的嘀咕道:“海军那边也要抓紧,必须有新的战斗机服役,不然美国会输掉战争……”

  “总统先生,苏联方面现在问题更加严重,德军轰炸了斯大林格勒,按照航程来推算,这些德国轰炸机袭击莫斯科也并非不可能。”情报局长在罗斯福身边说道:“苏联向我们提出援助4000架战斗机,和30部新型雷达的要求。现在,这种情形下,我想我们必须考虑一下再答复他们了。”

  罗斯福一愣,然后托着下巴仔细思考起来。雷达作为美国的秘密武器,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美国舰队依靠电子优势,已经稳住了自己的阵脚。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也让他这个总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美国也因此摆脱了战败投降的命运。

  现如今,要把这种先进的科技拱手白白送给苏联,实在是让人有些不太情愿。不过现在苏联的情况确实不太妙,一旦德国开始大规模的轰炸莫斯科与列宁格勒还有斯大林格勒,那么苏联还能在这场战争中坚持多久,谁也没有办法知道。

  罗斯福现在真的很想见一见那个德国的元首,他从1925年前后正式在德国手握大权,可是事实证明从1923年前后开始,这个元首就在德**方建立了威信,德国武器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似乎从来没有一个失败的作品。

  步枪、半自动步枪、突击步枪、机枪;摩托车、汽车、装甲车、坦克;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驱逐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德国的每一样武器似乎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并且向世界证明了这条路是绝对正确的。

  “这世界上,还真的有先知?”罗斯福咬着牙眯起眼睛来低声质问了一句,然后他恢复了自己的表情,示意自己的情报局长靠过来,吩咐道:“你,亲自去办这件事,把美国全国上下值得信任的灵异大师都找来,从这方面试试,看看能不能推测出这个德国的元首先生,究竟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里,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个命令有些过于儿戏了,不过他还是没有收回命令,因为他觉得如果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那就只有用别的办法去试试了。

  “另外。”既然下了一个荒唐的命令,也就不在乎多一个了。罗斯福想了想那个神秘的德国超级武器研制计划,最终还是觉得应该早做准备:“我会想办法筹集一部分资金,想办法启动我们美国的超级武器研制计划……计划的名字,名字……就叫《曼哈顿计划》吧。”

  ☆、797合影

  其实,美国的情报部门还是低估了德国在各种武器,尤其是核武器方面投入的力量。早在1927年的时候,阿卡多就在秘密为德国国防军物色合格的物理学家,想尽办法让他们为自己效力。

  比如说他和爱因斯坦成为至交好友,同时也通过可口可乐公司秘密的吸收美国的物理学研究者。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者奥本海默,就一直被德*方暗中资助,最终在德国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加入到德国国籍的。

  这种提前的投资一部分是为了让德国获得更优秀的科学家储备力量,一方面也是在挖美国和英国这些国家科学界的墙角。因为德国暗地里下手的时间太早,那些事后被证明是天才的科学家们,那些年还只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而已。

  所以罗斯福才感叹阿卡多的未卜先知,感叹德国人竟然可以眼光如此独到,在芸芸众生之中,准确无误的将那些未来可以成才的科学家们统统挖走。留下一片窟窿给后知后觉的美国,让美国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军事领域的科学发展陷入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在阿卡多的精心布置之下,德国的核武器研究团队可谓是明星云集,德国本土的人才有奥托?哈恩、海森堡等著名科学家,而外来的引进人才,有在另一个时空中大名鼎鼎的奥本海默等曼哈顿工程领袖。人才济济到令军方负责人都为之咂舌的地步,一个屋子里除了清洁工之外,竟然学历最低的是3个打杂的物理学硕士。

  早在1930年的4月,奥托?哈恩教授和他的工作小组就在柏林达勒姆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完成了原子裂变的具体实验,他用中子轰击第92号元素铀,结果和计划的差不多少,铀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破碎”,成为不再是铀的两部分,这就是当时阿卡多讲给爱因斯坦的原子裂变现象。

  1931年1月6日,奥托?哈恩将其系列实验结果呈报给了期待已久的阿卡多。元首下达动员命令,命令汉堡大学教授保罗?哈特克组建第三帝国核武器研究部门,重点研究关于开发核爆炸物的可行性问题。

  元首在训令中明确的指出:“第一个拥有这种原子武器的国家,将拥有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优势。”

  国防军军方通过征兵命令将这些科学家聚集到了一起,并且给予这些科学家最好的实验环境,和最大的报酬奖励。他们拥有世界上最精密也最先进的实验室,元首亲自负责此项目并且宣称这种武器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

  第三帝国的元首阿卡多?鲁道夫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在这个命令的支持下,原子武器研究,在德国代号为“鲁道夫工程”。而只要想到这个能以元首的姓氏命名的工程代号,就知道计划的规模究竟有多么惊人了。由于阿卡多也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所以德国科学家们竟然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实验,以便更快找到最合理的裂变方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