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第三帝国_龙灵骑士【完结】(902)

  “中队长……还是你飞长机,我飞僚机……我,我觉得我做长机还是不太好。”哈德曼有些羞涩,对中队长说道:“我怎么能抢中队长您的位置呢?”

  “不是抢我的位置,而是我觉得如果你飞长机,会取得更加惊人的战绩!”中队长郑重的说道:“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话么?”

  他看着哈德曼,轻声说道:“我说过,我不想在经历一次1919年的惨剧,我宁愿战死在天空上,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飞机被摧毁然后老死在床上。你比我更适合长机的位置,我就给你飞僚机,只要能打败敌人,让我们能继续在天空翱翔,我就是给你做僚机,又怎么样呢?”

  最后他看了看周围的人,然后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哈德曼,今天我看过你的飞行,所以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给你做僚机,我不觉得丢人!”

  最后事实也证明了中队长的预言,在三天后发生的双方大规模空战中,哈德曼与中队长配合娴熟,一口气打下了15架苏联战斗机,成为了东线最耀眼的一对战斗机搭档。

  他们两个在空中开始使用哈德曼的战法攻击苏联战斗机,这种压迫性非常强的打法让苏联空军非常不适应。因为有了飞机掩护,哈德曼敢于尝试更加冒险的打法,他往往抵近飞行到很近的距离上才开火,然后高速脱离被击碎的敌机。

  借助熟练的飞行基本功,两个人驾驶着原本就是全世界最好的活塞战斗机ta-152,他们的打法开始逐渐脱离单一的高空俯冲攻击,转而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缠斗来近距离攻击对手,利用ta-152惊人的速度,他们可以非常方便的用筋斗来反咬对手的尾巴,然后轻而易举的击落那些本以为德军不会空中狗斗的苏联飞行员。

  前一段时间,美国援助苏联的500架p-40战斗机到达苏联前线,由此引起了苏联空军自我感觉良好,苏联飞行员上下认为可以一战。所以才出现在4月末5月初的苏联空军反击浪潮,就这么被德军新型战斗机悄无声息的击退了下去,截止到5月中旬,哈德曼的战绩就从零一口气增加到了31架,成为了加兰德大队的一名超级王牌飞行员。

  5月15日这一天,哈德曼得到了他的铁十字勋章,这枚铁十字勋章由大队长加兰德亲自颁发,挂在了他的领子上。从未有人如此快速的获得过铁十字勋章,从参战到拿到勋章,哈德曼只用了不满半个月的时间。r1148

  ☆、551悬挂

  苏联,乌拉尔山区兵工厂,代号9137工程,现在已经建设完工,正在进行投产剪彩仪式。这个工程包括在车里雅宾斯克建立一些列的坦克生产工厂,把这里变成一个专门生产坦克的城市。

  这里如同森林一般竖起的烟囱,证明了它规模的宏大与壮观,如果算上从明斯克还有哈尔科夫以及顿涅茨克撤回的一些技术工人,这里拥有3万名员工,可以说是苏联的又一个工业心脏。

  当然,这个工厂是苏联用来生产坦克的重要基地,而在美国工程师帮助下组建的车**设备也正准备为生产苏联新式坦克而服务。这种坦克是苏联科学家们精心设计出来的战争怪兽,是斯大林寄予厚望的决战兵器。

  这种坦克装备了一门76毫米口径的坦克炮,是由苏联的高射炮改装而成,非常实用并且威力比kv-1型坦克的主炮更大,而这种坦克却比kv-1型坦克需求的钢铁更少。整辆坦克和德国坦克一样采用了倾斜的装甲板,唯一的区别是这种坦克在前方装甲板上开了一个出入坦克的舱盖。

  这种坦克有7个负重轮,当然这和德国抢先购买并且保密克里斯蒂坦克悬挂系统有直接关系,苏联没有拿到相关专利和技术,所以也就一时间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减震方案,只好用kv-1型坦克上的技术暂时应付。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阴差阳错之下,德国正在研制的虎王坦克和苏联正准备生产的t-34型坦克都采用了“扭杆悬挂”,而后世的经验证明扭杆悬挂才是坦克悬挂系统的主流选择。这种悬挂比起现在德国坦克普遍采用的克里斯蒂悬挂有很多好处。

  因为克里斯蒂坦克悬挂是靠弹簧受力原理设计的,所以这种悬挂在车体内部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这也使得另一时空中的t-34坦克,还有这一时空中阿卡多主导生产的德国豹式虎式坦克车体内部空间有些凌乱,影响了弹药储藏以及设备的安置。

  这也是阿卡多在自己道听途说的“t-34坦克神话论”的误导下,稀里糊涂的上了一次当导致的。事实上抡起结构简单以及空间利用率等效果来看,扭杆悬挂在是被所有人普遍认同的一种坦克悬挂方式。

  而可笑的是,另一个时空中纳粹德国生产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那饱受诟病的悬挂系统,正是被美国m1主战坦克,德国豹2a6主战坦克,中国的99式主战坦克,俄罗斯的t-72、t-80主战坦克普遍采用的扭杆悬挂。相反那个被神话了的t-34坦克采用的克里斯蒂悬挂,被彻底淘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要从德国人自己的悬挂设计来说明一番:德国坦克采用的确实是更为先进并且简单可靠的悬挂系统,不过他们因为自己的执着和不得已的苦衷,把一款简单先进的悬挂体系给改得面目全非了。

  简单点说,扭杆悬挂必须错开两侧负重轮的位置,以此来放置需要横穿整个车体的“扭杆”,这也就造成了坦克两侧负重轮不对称这么一个“毛病”。当然这种不对称完全不影响日常的使用,但是这对于另一时空中的纳粹德国设计师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忍受的“灾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