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败家子_尹三问【完结】(276)

  晋阳公主一脸天真道:“还有小蛮!”

  “小蛮?”长孙无忌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李治见状解释道:“是谢长史的妹妹谢小蛮,今日蔡国夫人携了前去王府与兕子玩耍。”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这才反应过来,晋阳公主与谢逸的幼妹亲密,情同姐妹,他是有所耳闻的。

  晋王府和淮阳县伯府的私交很好,晋王李治对谢家多番维护有目共睹,纵然谢逸不在长安,与谢家家眷仍亲密来往。

  这事该怎么说呢?到底是谢家以诚相待,还是谢家有意在晋王府下功夫呢?

  想到谢逸的诸多神奇,长孙无忌心中不由泛过一个念头,难道谢逸看好晋王府?

  然后只是一瞬间的念头,长孙无忌旋即暗暗摇头,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毕竟晋王还小,而且储位稳定。

  纵然东宫不稳,前面还有老三、老四,在所有人看来,李恪和李泰的可能性怎么都比李治大得多。

  谢逸哪怕独具慧眼,也不至于,不至于……

  第一九六章 家书远方来

  长孙无忌别过了两个外甥(女),心情却仍旧没有平复。

  他真的很好奇,谢逸和晋王这种关系。就在刚才,李治还特意问起使团情况,显然是对谢逸关心备至。

  一个亲王对长史关怀是可以的,但李治的关怀程度显然超乎寻常,甚至超过了自己这个亲舅舅。

  作为晋王府长史,谢逸与东宫关系不睦,但欠有吴王府的恩惠,近日似乎又与魏王走的颇近。

  当朝大臣之中,大部分明哲保身之人都与皇子们有意疏离,像谢逸这样与皇子们纠葛甚深的人着实很少。

  他到底安得什么心,最终又会是怎样的结果?

  长孙无忌带着满心好奇与不解,走进了东宫之中,前去劝导太子李承乾。

  然而看到李承乾看似庄重,实际上却心不在焉的神情,长孙无忌蓦地有些失望。

  同样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怎么差别这么大了,李承乾近日的表现比不上李泰也就罢了,甚至连李治都有些不如……

  真是伤脑筋啊!

  “参见太子殿下!”

  “舅舅不必多礼。”

  甥舅俩寒暄两句,长孙无忌丝毫感受不到适才和李治与兕子见面时的亲密与热情,也罢!

  长孙无忌暗叹一声,轻声道:“听闻太子殿下今日身体不适,不曾上朝,陛下甚是牵挂,命臣前来探望。”

  多么冠冕堂皇的说辞,李承乾当即听出了异样,太子微有不适,需要当朝国舅长孙司空亲自来探望吗?

  这显然不合常理。

  那说明什么呢?父皇关注到了自己所为身体不适的情况,有所怀疑是肯定的,让长孙无忌前来探望也大有深意。

  李承乾道:“劳父皇和舅舅挂心了,不打紧,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那就好。太子殿下乃是大唐国本,殿下的安慰很重要啊!”长孙无忌声音不大,但语气特意提高,显然言辞中大有深意。

  李承乾到底做了多年太子,才智也不错,要是还听不出来,那就真的是朽木不可雕了。

  “承乾省的,修养一日,身体已然没有大碍,明日一早会前去向父皇请安。及时处置积压的政务。”李承乾很乖巧地做出了最佳回答。

  长孙无忌轻轻点头,心里总算泛起一丝孺子可教的感觉来,微笑道:“如此甚好,太子殿下安康,臣就放心了。往后殿下处理政务,听师傅们讲解课业后,也得注意休息,修身养性。”

  又是一句暗示性十足的话语,李承乾这次所谓的身体不适其实是心病。是因为张玄素,孔颖达等人“犯言直谏”后心生愤懑所致。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也明白,他此行的目的是劝导太子。但劝导的方式需要适当把握。张玄素他们那套自以为忠直的招数不顶用,还会适得其反,须得循循善诱才行。

  长孙无忌的言辞很隐晦,但效果还算不错。至少李承乾听明白了,而且没有明显的排斥心理。

  李承乾点头道;“有劳舅舅挂心了,承乾省得。”

  长孙无忌趁热打铁道:“太子殿下素来仁孝。尊师重道,实乃大唐之福。”

  李承乾听得明白,点头道:“舅舅放心,承乾明白,日后会好好听师傅们教诲。对了,今日朝堂上可有什么要事发生?”

  对于这种转移话题的行为,长孙无忌并不在意,反正目的已经基本达到,至于最终结果,还需以观后效。

  长孙无忌道:“哦,今日朝廷采纳了江夏郡王和淮阳县伯的建议,册封薛延陀真珠可汗两子为可汗。”

  听到“淮阳县伯”几个字,李承乾的表情微微有些变化,多少有些不大爽快。尤其是听说谢逸临走之时,魏王李泰拐着弯找理由前去送行后,心中的芥蒂便深了。

  ……

  次日傍晚,淮阳县伯府里,小蛮快乐地在院子里撒欢,累的武二娘子不得不陪着她“疯”,以至于香汗淋漓。

  “看看,去了一趟晋王府,小蛮多兴奋。”郑丽琬在廊下看到,轻声笑道。

  杜惜君道:“是啊,你是没见着,小蛮和晋阳公主昨日在王府里多开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