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界级阴谋_[法]贝尔纳·布尔蒂克斯【完结】(12)

  那么,是“人类的”,还是“一个人的”?其实并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他把脚踩在了月球的土地上。然而,他真地做了吗?

  库布里克历险记

  从1969年夏天起,对登月的质疑就开始发酵膨胀。一个名字显得分外刺眼: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k)——比登月早几个月上映(1968年)的科幻电影杰作《2001:太空漫游》的导演。“看看那些画面,”怀疑者们说:“拍得太美了,景也取得太美了。然而那些阴影和阳光的关系完全不对,肯定是在摄影棚拍的。”

  好莱坞技术天才们制造复杂场面的布景质量和特效能力举世公认,他们应该是在英国的史皮尔顿或艾尔斯陲的摄影棚里完成的任务。想象由此升级,“有些地方,他们处理得有点过了:看看那面飘扬的旗,月亮上可是没有风的呀!”

  电影历史告诉我们,为了制造一副壮丽画面,电影人巴里·林登(BarryLyndon)曾成功地从美国航空航天局借来一个全球仅有的太空探测蔡斯(Zeiss)镜头。登月行走是否也曾和它达成交易?约翰·F·肯尼迪曾经对美国民众许下“月亮的誓言[17]”,理查德·尼克松是否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兑现前任的许诺,以巩固美国佬的霸权?五年之后,尼克松因牵连进“水门事件[18]”而引咎辞职。因撒谎而离职,登月也是他的一个谎言吗?

  真相就在《魔蝎星一号》中?

  英国人彼得·海姆斯(Peter Hyams)又在胶片上……加上一层。在其政治惊悚剧《魔蝎星一号》中,艾里奥特·库尔德、德利·萨拉瓦斯和O.J.辛普森(那个电视直播中荒谬地畏罪潜逃的主角)拆穿了一个惊世谎言的完美骗局。

  剧情梗概:一枚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前往火星。几天之后,电视转播人类在火星上首次行走,举世震动。事实上,由于资金问题,发射计划在最后一分钟被取消。但官方版本的探险照常进行,火星上的图像在摄影棚完成,航天员则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监禁中保持沉默。

  月亮的骗局

  2001年2月,克莱格·蒂普雷(Craig Tipley)执导的四十分钟纪录片《阴谋论:我们到过月球吗?》在美国福克斯频道和法国的13街电视频道相继播出,盗版拷贝也开始以《月亮的骗局》为题(在视频网站Daily motion上有四个部分)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飘扬的美国国旗不受所有大气层的影响;——分析场景的光源及头盔上的反射得到结论:光源接近地平线……

  ——登月舱的尾喷口下方没有月球火山口;

  ——带回地球的伪月球岩石实际来自其他小行星。

  所有一切只为制造幻觉。然而摄影棚完美的制作终究逃不出对画面的精密分析,专家和科学家们纷纷提出对阿波罗行动的技术调查:——对宇航员来说,身穿航空服穿越范·阿兰辐射带,几乎不可能保护他们免受来自太阳或星际空间特殊高能量射线所发出的类似原子爆炸的冲击;——登月舱不可能在宇航员的重量和万有引力的力量下重新起航而不失去平衡;——Rocketdyne公司(美国太空总署下的发动机制造商,曾出产土星5号火箭发动机,被视为阿波罗计划成功的基础)前雇员比利·克辛格(Bill Kaysing)认为,此计划的成功率大概只有百分之0.0017,连苏联也从未自信到让其宇航员冒这样的风险。

  针对所有这些疑问,美国太空总署发言人都曾以合理而正式的解释予以回应。

  纪录片还告诉我们,差不多15%的编制内宇航员(10人?)死于飞行受训。此外,一个大概叫M.巴龙的美国太空总署高层负责人,同时也是绝密资料持有者神秘失踪。影片中,负责调查的记者巴特·西博瑞尔(Bart Sibrel)对“巴兹”·奥尔德林(“Buzz”Aldrin)穷追不舍,直到辛辛那提大学一处不引人注目的楼道中。“巴兹”要在那里举行一个研讨会,而记者的目的则是要逼他“交个底儿”。

  在镜头前,将一个声名卓著、神采奕奕的七八十岁的老头儿纠缠到底也许是值得的。

  登月骗局

  相反地,为了拆穿阴谋论的观点,发现频道的“流言终结者”栏目召集了一些科学家和特效专家,在一间摄影棚内共同解读“登月骗局[19]”。

  通过在观众眼皮底下的试验,他们试图证实那些不可能在摄影棚里制造的画面,比如那些实际上并不是一条平行线的影子,太阳光在月球表面的反射、缺乏湿度的浮土上的脚印、星条旗在空气中的振动,以及宇航员充满灵活性的四处移动的动作。报道最后,一束来自天文观测站的激光射线甚至通过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放在月亮上的反射器被反射了回来。被说服了吗?还是没有?

  如果所有都能作假?

  由资深记者兼导演威廉·卡莱尔(William Karel,曾执导《布什想建立的世界》)摄制的纪录片《登月计划》于2002年10月11日在Arté电视台首播,随后于2004年重播。影片以一种引人入胜却令人不安的风格,通过官方纪实图像和自我编撰画面的巧妙剪辑,以娱乐化十足的镜像方式,令观者思考自身与电影的相对化关系,以启发个体对影像的怀疑态度。在“所有一切”都可能来自造假的有趣证实中,参照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的话,导演由此成为“假纪实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