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1214)

  战争改了一切,彻底的“洗掉”了大帅“假洋鬼子”的名声,而一次次的胜利,更是树立了东北的声望,当然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胜利都使得内的百姓在为之欢呼的同时,他们慢慢的认同了东北,认同了东北输出的“中华思想”。

  “确实,在我来的时候,学校里很多学生都想上街游行声援江苏的独立,现在,已经是时候了!”

  提及江苏的独立时,柳麟锡的眉头微微一皱,他并不乐意看到有人抢在东北之前,比如江苏的驱满。

  “现在江苏陆军已经封锁了南京的满城,可以说,江苏随时都有可能独立,只是……”

  摇摇头,柳麟锡看着郑永林问道。

  “茂林,你常年出入帅府,现在大帅到底是什么想法?”

  “现在,大帅的想法并不重要,其实,我个人以为,现在,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入关,入关之后的政体如何,显然,我个人以为,旧有的满清式的朝廷,无疑是不合时宜的,你觉得的呢?毅庵先生,”

  点点头柳麟锡,看着郑永林说道。

  “那么现在的九督议政的模式也不行,地方意识太过浓烈,现在全国陆海军分属十方,说是一个国,倒不如说是九个联邦国,这肯定是不全时宜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国家,军权、财权必须要统一!”

  同聪明人打交道非常简单,尽管郑永林并没有道出自己的目的,但是柳麟锡已经隐隐的猜出了一种可能——东北随时都有可能入关,而现在他们两人与其说是讨论政体,倒不如说是在谈论未来。

  “旧的体制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这些年东北一直在变,效仿西洋的行政,不过这只是地方上的,至于国体上,这么多年的考察,无论是英国的也好,美国的也罢,法国的也行,但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国体,还是德国的。”

  郑永林有意将谈话引到主题。

  “德国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体臣民都统一在德皇之下。国家在他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步伐一致,真正做到无坚不摧,无攻不克。我最佩服的就是这一点。”

  柳麟锡点点头说:

  “世界行君宪最成功的,恐怕就是德国。德国我虽没去,可这些我们派往德国的留学生非常多,也知外界所说不假。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慢慢的两人的谈话开始围绕着德国的政体结构,在进行一番探讨之后,郑永林又把话锋一转,开口说道。

  “不过,我们中国同德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立宪,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看到的一点是,我们中国人并没有立宪的传统,在百姓不知宪为何物时,在时机并不成熟时,立宪根本就是伪命题,真正的立宪应该是国民接受普遍教育之后,理解立宪本意之时,所以,我认为,在国内上我们可以借鉴德国,但在立宪的问题上,应该暂缓……”

  神色飞扬的郑永林,双眼看着柳麟锡继续说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比如江西一带的民军,他们非但希望立宪,甚至还希望建立共和制,毅庵先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放下茶杯郑永林挺直了腰板,直视着柳麟锡。

  “嗯?”

  面对郑永林的问题,柳麟锡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起来。他知道,现在才是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夫大天之下,大地之上,有曰中国,乃天地中间极文明,好风水,人于是乎禀天地之正气,受天地之中理,国于是乎先开鸿蒙肇判之初。”

  说到这里停住,柳麟锡把眼情盯着聚精会神聆听的郑永林。

  柳麟锡的心情突然异常兴奋起来,激动地说道。

  “今日之中国当恢复中华之礼乐文物、典章制度,为世界万国树立典范,以教化之世界万国。”

  “哦!”

  郑永林先是一愣,并没有打断他。

  “故中国乃天下中心,不可一日无帝。于夫看来,中国非得行以帝制不可!”

  “哦!”

  郑永林不禁站了起来,在客厅里走了两步。停下后他问柳麟锡,“这些话,你有告诉外界吗?”

  “此等春秋大义之理,自然要原原本本告知学生。”

  “那些学生们又是什么观点?”

  郑永林急声问道。

  相比于外界,他更关心的是东北大学里的学生,毕竟那些人才是未来的国家精英。

  “各种观点皆有,但普遍倾向于帝制,但必须立宪,这学生们的普遍观点。”

  郑永林在屋子里踱起方步来。他当然知道柳麟锡说的是实话,东北大学里的学生与外界不同,外界或许不会在意是否立宪,但是他们却在意这个问题,甚至他们不会关心谁是皇帝,只关心是否立宪,只不过他们似乎走的有点早了。

  “毅庵先生,你觉得呢?”

  郑永林盯着柳麟锡,现在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大帅从一开始就选择那些朝鲜士子传播儒家文化,大帅从来开始就没有看错,“春秋大义”像一只强有力的手,将柳麟锡等人灵魂深处那根琴弦重重地撩拨起来。

  他们永远都无法抛弃这四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