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1251)

  “是呀,是呀!”

  张之洞连连点头。

  “岁月过得真快,就连当年接待你的门房都变老头子了。”

  看着辜鸿铭,自己这位早归唐氏之幕的幕友,张之洞想着便开了口。

  “汤生,我之所以约你今晚来此,你应该知道原因吧。”

  张之洞面色凝重地将谈话转到主题上。对于张之洞的面色变化,特是在辜鸿铭的意料之中,但却是摇摇头。

  “你以为我来和你谈的要事是国事,而我现在却是一个不问国事的人,至多也就是一位大学教授,恐怕你要失望了!”

  呃……诧异非常的张之洞,眨眨眼,几乎不敢相信辜鸿铭的话,他,那他为什么来湖北?

  “好吧,汤生,既然如此我要的正是不问国事人的意见。”

  盯着张之洞,听到他的话后,辜鸿铭敛容点下头。

  “那你就说吧,我尽我的所知所识答你。”

  老友的回答让张之洞神色肃穆,语中带着些凝重。

  “其实也不是什么密事,天下突变,世人皆知!”

  “子然登基一事?”

  辜鸿铭随口说道。

  “正是,你先看看这个。”

  张之洞将京城的密电,递给了辜鸿铭。辜鸿铭接过一看,心里大吃一惊,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平静地说道。

  “我知道了,你我皆知,自子然称帝之后,可谓是,天下士民皆心归于其,这时候你想问我的看法……”

  张之洞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如果说先前他把辜鸿铭当成了一个说客,那么现在,他更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些意见。

  沉吟片刻后辜鸿铭才开口说道。

  “如此大事,你能拿出来和我商议,足见你对我的相信,今晚我们在这里所谈的一切,我自然不会泄露半点出去。虽说我早不于幕中,但是于学校之中,对这等事,或许比你们局中人还要清醒些。不过,我倒要问你一句话,你也要以实相告。”

  老友的凝重,让张之洞点下头。

  “有什么你就问吧,对你,我没有不说实话的理由。”

  辜鸿铭盯着张之洞的眼睛问。

  “对当今的时局,你认为这满清是留着好,还是不留着好?”

  “朝廷于夫有提点大恩,我自然当应报效朝廷。然今朝缺陷之深,早非行以新政,推以改革所能改变,所以这大清国早已经不和时宜。更何况,这大清国是满人之国,所以,自当不能再留……”

  一辈子兢兢业业、苦心经营只为能让大清国早日富强,可现在呢?心想着,张之洞的神情暗淡下来,毕竟无论于公于私他知道自己一辈子的心血白费了。

  听着他的话,辜鸿铭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这就是你的难处:朝廷于你有恩,你不能不报效朝廷,可今时时局已定,大清倾覆业已定成,两难!”

  辜鸿铭的话说的极有技巧,并没有点破张之洞的那点私心,而是把事情归于“恩情”上,虽心知并不全是,但这会张之洞到也是点下头。

  “正是这样。你有什么良法可以帮我摆脱这个两难?”

  思考良久,辜鸿铭方才开口说。

  “香涛兄,你说说,自古以来,王朝倾灭,可有忠臣?”

  未加细想,张之洞便开口答道。

  “古往今来,忠臣数不胜数。”

  “那以今朝,做个忠臣又有何难?”

  辜鸿铭一声反问却是让张之洞沉默不语。

  “清之忠臣,非忠以汉奸之名污却身后之名,人何不难?”

  沉默一会后,张之洞方才开口答道。

  略为思忖后,辜鸿铭看张之洞开口问道。

  “即为忠臣,又何惧他人污之?”

  说着他的话峰一转。

  “许是香涛兄担心那汉奸之名,即是大清之忠心,又何需担心这汉奸之名?若为汉人,又岂在乎朝廷之恩。”

  张之洞在心里想,辜鸿铭的话虽然尖刻了一点,却大都实话。但于张之洞而言,他所思所想的更多的却是个人的利益,十年心血为的是什么?想到自己逐名禄一生,却落得这般下场。张之洞自然心有不甘。

  而辜鸿铭却是继续说了下去。

  “十年前,唐皇一纸通电而分满汉,九督议政,天下之权尽归地方,而今日,唐皇登基后,为何各地纷纷归献,汉臣为何多有异心,一因朝廷将覆,势所趋。二因身后之名,谓事满之士,皆为汉奸、族贼,满朝非中国之朝,以汉事满,本又令祖宗蒙羞,若再以身事忠,其行可耻,其为可憎,族人皆可恨之,亦需记之。朝廷之恩,乃是个人之情,民族之忠,却为族之大事弃前取后,自为族人之本份!”

  张之洞似乎被这几句话开了点窍,心里一时明亮了许多。可是他的心底却在思索着另一件事,十年之功,如何甘心啊!

  “所以,依我这个不懂权术的教书匠看来,与若苦其一生,落得汉奸之名,不若,痛定思痛,行事族之忠。”

  张之洞望着辜鸿铭,默念着他说的这句话。

  辜鸿铭看着老友最后却是一叹,他知道,对方没有说实话,也知道他的私心,但有时候,有些话,不能说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