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1268)

  但对于京师设畿所在,唐浩然却有着自己的一番打算,他选择了江宁,不,选择了南京,而选择南京的原因,正是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当初之所以不选择北京,除了因为满人两百多年间造成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后世的经验教训,告诉他那里并不适合作为帝国未来的首都,淡水的严重,就已经决定了那座城市的命运。而相比之下,南京无论是地理位置亦或是自然资源,都是最好的选择。

  “且依托便利的江湖运输可南京可与沿江诸省连为一体……”

  总之一句话,对于唐浩然来说,他选择了南京,如果说作为皇帝有什么好处,那就是独断专行,虽说在登基之后,他曾对外界表示,将会制定宪法,并将派出政府要员远赴欧洲学习考察各国宪法。考察要点包括:欧洲君主立宪国宪法的渊源、沿革以及实施的现状,皇室的特权地位及权利,皇室及其财产的设置,内阁组织法及立法、行政、司法、外交各职能部门的权限,内阁责任法、内阁大臣与上下两院的关系,上下两院的构成、权限及相互关系,贵族院的制度特权等19项内容。

  但在宪法制定之前,在这新旧革鼎之际,各项制度还不是很完善,那么一切都将遵从于中国旧的政治制度以及东北的政治制度,唐浩然自然也就成了一言九鼎的皇帝。在中华帝国朝廷参照东北的施政经验组建各类官僚机构的同时,传统的帝制也在新朝找到了契和点。

  而那种一言九鼎又为唐浩然带来了独断专行的权力,而对此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无论是东北系的官员也好,亦或是纳入新政府的北洋、两江、陕甘等地的官员也罢,他们都习惯性的选择了遵从,毕竟即便是在东北的官员接受的传统教育中,他们也困扰的相信一个观点——君命不可违。

  也正因如此,尽管许多官员对于“金陵建朝无百年”颇有微词,但另一方面,却在反对无效后,纷纷选择了遵从,而且静下心来的话,他们也能体谅皇帝的苦心,未来的首都不可能偏居东北,关内仍然是中国的根本,在抛除北京之后,南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好了,建都南京重要性,我……朕也就不再解释了,下面还是让孙玉纯介绍一下未来的都城规划……”

  尽管已经做了十五天的皇帝,可对于唐浩然来说,一切仍然都在适应之中,正像适应那个“朕”字以及适应那种生杀于我的大权。

  “是,陛下!”

  向着深鞠行礼后,孙玉纯这位东北最具声望的建筑师,便开始向众人展示他的设计。在他掀开桌上盖着的白布之色,一座城市的模型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那蜿蜒的城墙则清楚的提醒着众人,这座城市就是南京,只不过与旧时的南京有着明显的不同,市街远比过去更为宽敞,虽不能与大连相比,但却远非旧城所能相比,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中一座座现代中式建筑更是极为醒目的存在。

  在过去的十年间,通过不断的尝试在东北设计出了数百栋带有东方式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其构成了现在于东北流行的、以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拥有中式传统屋顶的现代建筑,是一种“华洋折衷”的建筑样式。经过十年的发展,这种现代中式建筑早已经从最初的加个“大屋顶”发展成熟起来。而现在在规划设计未来的都城时,他几乎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这种带有宫殿风格的“现代中式建筑”作为帝国都城的地标。

  “根据陛下的旨意,在下以及建筑事务所内的同事先,首先对南京进行了基本的初步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将南京分成三个区域,其中下关地区将会作为未来的城市商业中心,依托便利的水运以及铁路运输,其将会成为首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对于商业中心,人们并不陌生,而此时的下关在码头的带动下尽管已经隐隐初显作为商业区的潜力,但距离真正的商业中心仍然差距甚远,在下关至外城一片片稻田,为商业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廉价土地。

  “……目前两江总督府已经冻结了江宁府境内全部土地、房产交易,接下来最大的任务就是土地的征购、平整和土地经营的内容了。根据初步的计划,国都建设委员会将首先收购下关地区62.8平方公里的土地,土地收购后,按照土地平整法规,进行了上下水道、电气、煤气的基础设置配置……而在土地经营上将借鉴东北诸新城的经验,制定《国都土地建筑物出售及租赁的有关规定》,其中对建设周期、转让原则、土地用途、面积大小、竞买方式都做了详细和严格的规定,除了政府官厅用地、官办学校用地、道路、公园绿化等公共用地外,其余土地均上市交易。从距离码头、火车站比较近的地区开始销售,再逐步向城市方向扩展……”

  对于土地的经营,东北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土地经营模式,而且在大连以及滨江、长春、沈阳等地的建设中,更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地产商业上的熟练运用,在国都建设中同样也不例外。

  “初步预计收购土地需花费3500万元左右,而通过对第一期五年规划地区土地售出,将获得收益2000万元左右,这笔资金将完全用于下关新区的街路、广场、上下水、公园建设,待五年规划完成后,预计环境良好的下关地区地价将上涨十五至三十五倍,届时除出售第二期五年规划地区土地外,亦将展开任务最为繁重,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市街改正”计划,也就是南京老城区的改造,预计届时投入资金五亿元,对南京内外老城区实施改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