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583)

  “这……佐利君,容,容我想想……”

  确实正如其所说,这座城市太过西洋了……可公司会接受他们的这种尝试吗?

  “想想?孙君,到时候责任由我来负,你只管负责设计就行了,再说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百货公司的外墙工程会在四个月后完工,万一我们的总督大人,看到这座大楼的话,没准他会接受这种东亚式样的建筑,你说是不是……”

  见孙玉纯似乎还显得有些犹豫不决,佐利又继续说道,“毕竟,认为这座城市太过西洋化的,可不仅仅只有我们,没准总督大人也是这么想的!”

  城市的西洋化,这几乎是东亚国家无法回避的现实,为了顺应顺应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东亚传统建筑被迫在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采纳西方建筑文化就成为一种必然。

  正如同仁川一般,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仁川的西洋式建筑,但却依然离开那些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建筑,相比于传统建筑,采用现代工艺的西式建筑无疑更为实用,而相比之下,中式建筑却受“礼制”的束缚,数百年来全无一丝进步,工艺仍然沿用着千百年来的传统营造工艺,而此时孙玉纯的想法,似乎像是指明了一条道路将西式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与中式风格结合在一起。

  “……建筑的立面完全是西洋式建筑手法,这意味着不需改变其建筑框架,而在门窗、阳台、屋檐引入传统的东亚式风格,这完全就是东亚式样的新建筑!”

  拿着孙玉纯绘制的草图,为其设计的建筑式样定性的佐利又看着他忧心忡忡的说道。

  “孙君,这可我们东亚的大连,而不是西洋的,请你相信我,如果这种尝试成功的话,这座城市将完全因我们而改变……”

  在名与利的面前,人总会选择冒险,被佐利说服的孙玉纯看着自己绘制的十余张草图,最后又看了看佐利,“我觉得的还可以简化西洋式的柱头饰、檐口等,掺入字匾、垂莲、云纹等传统作法……”

  没有任何犹豫,佐利几乎是立即答应了孙玉纯的想法,“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那怕就是已经完成的西洋式的柱头,也可以进行修改。只要能够制止城市的西洋化就行!”

  当佐利与孙玉纯为“东北第一城”将来的西洋化“忧心忡忡”着,密谋着试图扭转这一切的同时,从旅顺前往奉天的唐浩然在经过大连时,只是远远的观望了一眼这座城市,然后便进入了大连城北的一座高墙大院,这被高墙围起的大院时常被人误会为一座监狱,可实际上却是总督府农商部农务科于东北设立的第一个农业试验场——中央农业试验场,一座专门从事农业试验的试验地。

  而唐浩然之所以选择将中央农业试验场设于大连,并非是因为大连的气候,而是为了能够在将来直接参与试验场的农业试验。毕竟少时和父亲的“游戏”中。他或多或少的总学会了一些农业方式的知识。

  站立于试验田间的田垄上。瞧着田间长出的一株株玉米苗,唐浩然的神情显得极为严肃。已经从“逆贼”被招安为东北总督的他,刚一上任就先要礼送三位“我大清”的“将军”赴中枢就任,接着解散练军、民团又颇费了一番周折,再到后来七个驻朝新军师的改编为“东北新军”。除此之外,派出民政官替换满清委任的各级官佐,可也都是事儿。

  事情可谓是一件接着一件,虽说总督府的事务大都如过去统监府一般由各部门负责。但最终还是要由唐浩然拍板,诸多于统监府期间从未碰到的问题,更是让各部门争执不断,甚至就连唐浩然也倍觉头痛,甚至现在的这次行辕迁往奉天,并未随行的唐浩然,表面上于沿途停留是为了考察,但实际上却又是为了让自己冷静一下,在前往奉天城之前,先冷静的思考一下。

  “怎么样。晚种了二十天,玉米的长势还可以吗?”

  总督的话让松本隆一这位农务科科长。连忙鞠躬说道。

  “阁下,它的长势非常不错,对比田的苗芽长势远不如“中原一号”……”

  松本隆一口中的“中原一号”玉米,就是唐浩然随身带来的那包“鸽食”中的玉米籽,在统监府中经过两年繁育而成,不知是因为穿越的作用亦或是其它原因,那些杂交种第二代玉米非但没有出现后世杂交种二代植株高矮不齐,果穗大小不一致,成熟早晚也不一致,杂种优势显著减弱,产量也大大降低的不足,反而继续保持着其高产的优势,经过两次繁育其仍然能够保持第一代产量,当然是在肥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也许这是陨石光线或穿越射线的作用,在小麦以及谷种上也有着相同的表现,经过两三代繁育后仍然保持着后世良好诸如高产、低病害等优点,从而令唐浩然对其充满了期望,而现在这却是它们第一次走出后院“试验室”,进入真正的试验田。

  当松本隆一汇报着“中原一号”的长势情况时,唐浩然只是时而的点着头,农务科是掌管农事试验的中枢机关,与其它机关的负责人是国人不同,这个机关的负责人却是日本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