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633)

  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又设有两年高级小学,与初级小学不同,其实施的是半义务教育,高小设立于县、镇,通过升学考试者非特殊情况必须入学就读,其书本费以及学杂费与初级小学一般由政府承担,但并不强制所有学生必须就读。

  相比于初小、高小,中学则设立于县。相比于前两者的近乎免费的“义务教育”,中学却是需要支付学费。同时政府以提供奖学金方式对寒门子弟加以资助,从而保证寒门子弟仍可以顺利求学。

  不过尽管当时驻朝统监府批准了这一政令,但这一政令却只停留在纸面上,其原因无外三点,一是教师不足,二是资金不足,这两者固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那里是朝鲜,尽管在统监府的宣传中,朝鲜是中华的一部分,许多朝鲜人亦赞同这一观点,但于统监府内部,依然将其视为“藩国”,而非中国的一部分,在这一情况下,统监府自然不可能将大量的财力应用于对朝鲜的教育投资。最终于统监储于朝鲜建立的,不过只是一个“阉割”版的中小学教育,至于所谓的“义务教育”只不过停留于名义上罢了,实际上设立于朝鲜的中小学,不过只是出于培养亲华情绪的需要,至于校中的学生大多也是官绅子弟而非普通百姓。

  但东北却与朝鲜不同,东北是中国的领土,东北的百姓是中国民众,在这一情况下,总督府自然雄心勃勃的意欲于东北开创一个划时代的义务教育体系,但即便有此雄心,但至今政令仍然只存在于纸面上——推广教育面临太多的困难,首先是教师的严重不足,尽管早在统监府时期,就设立师范学校,但却只培养了不到一千名小学教员,即便是将设于朝鲜的教员抽调至东北,也仅只能于少数城市建立相应的新式小学,于是如何在短期内提供足够的教师,便成为了建立义务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内招生、速成师范便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童生、秀才或许无法教授高等数学,但通过适当的培训以教材替代,却勉强能够将现代科学常识教授给小学生。大力建设师范学校培养急需的教员,则成为总督府创办后的当务之急。

  当总督府把大量的资金、精力用于师范学校建设的同时,其它高等学校的建设,毕竟总督府需要于东北建立的是一个从小学至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而不像于朝鲜一般需要的仅仅只是实业学堂和一所高校。

  而这一系列的可以说是极为完备的教育体系构建,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总督府,更准确的来说是身为总督的唐浩然个人对教育的重视,不过相比于统监府时期,似乎现在总督府并不怎么注重高等教育——大学的建设。尽管创办重点大学,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基础,但在《东北总督府五年教育规划》却只中一所东北大学,甚至就是这一所东北大学,居然只有一所预科学校,虽是如此,这却也是东北高等教育的基础了。

  与师范学校对年龄几乎没有限制不同,东北大学预科学校尽管同样面对全国招生,但其却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24岁,24岁以下的童生、秀才以及举人,皆可报考东北大学预科学校。不过让许多人失望的是,这所预科学校并不会因为投考者是举人在考试时给予特殊的优待,不过但凡是24岁以下的举人,也无心报考这东北大学预科,甚至就连24岁以下的秀才愿意报考者亦不多。在这预科学校中的2300余名学生中。80%以上都是童生。即便是有少数秀才、举人,恐怕其也有亲人与府中或者公司任职,自然深知这大学的重要性,更准确的来说是深知,读大学将直接决定他们的未来,至少在东北的未来。

  傍晚时分,奉天城外那座上万劳工在三个月间建成的校园中,尽是一片“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蛮语”。尽管在课堂上。这里学生学习外语时,都是发音规则学起、循序渐进,但实际上这些学生们在认、读、写英文字像认、读、写汉文方块字一样,往往选择他们更为习惯的硬记,天天默写单词,天天背课文,以学习外语。

  浓浓的外语气氛,使得任何人进入东北大学预科学校时,顿时会生出一种错觉,置身国外的错觉——眼睛所看到的是译成英语以及德语儒家经典名言。身边听到的是英语或德语会话声,虽然那些发音显得有些生硬。置身其中,会让人很难相信,这些学生入校不过只有一个月!

  “我好像就是学不好英语!”

  听着耳边传来的或是生硬,或是流利的英语,王裕的便发出一声悲鸣。实际上,对于像他一样的学生来说最困难的就是学英语,而在考入这所预科学校之后,同学曾偷偷地告诉给他一个单词,“Judicature。”

  从judge这个单词引申出来的司法或者是法官的意思,王裕实在看不懂,就轻声的向旁边的同学求助,“法—官”

  那个人轻声说道。他说的是法官,但是那一口的广东话传到王裕的耳中,却理解成了“发官”也就是上任的意思,于是他就写了上去。如此一来这法官变成了上任的了。而这种英语完全不合格的现实,直接让王裕陷入了困境。

  与仁川的东亚同文学院一样,东北大学的教授80%都是从欧美等国聘请,教材亦是沿用欧美教材,而作为东北大学的预科学校,学校必须保证毕业生考进的东北大学后,能够顺利地适应大学中全外语环境的学习。因此,与国内的同文学校一般,预科学校的外语教学直接采用欧美模式,学校实行严格的考试和淘汰制,定期举行期考、月考,每日都有口试,口试成绩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如果学生国学不及格,西学及格,仍然可以毕业,如果西学没有及格,国学即使分数再高也毕不了业。同时,预科学校内还非常注重外语氛围的营造,校园内的演讲会、辩论会、戏剧、演出等大多数都是用英文以及德语进行,各类告示与刊物也全用英文书写,甚至在校医院看病时,他们所面对的也是说着德语或者英语的外国医生,以至于就连同唱校歌都得使用英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