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115)

  彭德怀收到庐山会议的通知后,他不想去,想让黄克诚替他去。黄克诚说:中央通知你去,没通知我,我怎能替你去呢?黄又问他:是不是受了批评,心里不舒服。彭说:也不是不服气,就是感情上觉得别扭。后来,彭德怀还是去开会了。在会议中他对就事论事不满,对没有尖锐的意见不满,认为纠“左”的措施不力,因而写出了那份有名的“意见书”。

  庐山会议开了半个月,黄克诚还在北京守摊子。彭真和林彪也未去庐山,似乎都没想到会出什么大问题。黄克诚还是把这个会当成一般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当前工作问题的会议。还在北京准备了两个有关工业工作的文件,打算送给中央考虑。

  此时,国内经济情况已有些乱了。河北、山东都有饥馑发生,青海也在闹饥荒,云南逃向缅甸的人相当多。黄克诚感到问题严重,心里非常不安。庐山会议开了半个月后,中央才通知黄克诚去开会,他有点意识到会议上分歧严重。

  彭德怀7月14日写给毛主席的“意见书”已打印出来,看来可能要受批评。但黄克诚对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确有很多意见,和彭德怀的看法基本相同,很希望有机会向党中央提出。彭真打电话给黄克诚,约他一起走。

  他们7月17日到达庐山。上山后刚住进房,彭德怀就拿着他写给毛主席的信给黄克诚看;黄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说:这封信提的意见我赞成,但信的写法不好,语言中有些提法有刺激性,你那样干什么?彭说:实际情况那么严重,会上没有人敢说尖锐的话,我就是要提得引起重视。黄说:你总是感情用事,你和主席共事多年,应该互相了解较深,这些话何不与主席当面交谈,何必写信。

  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周小舟、周惠、李锐三人到黄克诚住处看望。谈起来,他们意见一致,都认为:不改变“左”的方针不行,而且感到会议有压力,不能畅所欲言。黄因刚来,不了解情况,就说:不要急,先看一看。随后黄又和李先念谈了谈,先念也认为当时的做法太过了,一定要改变才行。

  接着,黄克诚又和谭震林谈,他是激进派,意见就完全相反了。而且他还问黄:你为什么先去看先念不先来找我,你受先念影响了。黄说:我和先念有些看法相同,不能说是受他影响。黄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因而和谭震林吵起来。黄和谭一向关系很好,知道他性格直爽、态度鲜明,有话当面争吵,不会存在心里,所以丝毫没有顾虑,和他争论得非常激烈。谭震林发火说:你是不是吃了狗肉,发热了,这样来劲!你要知道,我们找你上山来,是搬救兵,想你支持我们的。黄克诚也生气地说:那你就想错了,我不是你的救兵,是反兵。这“反兵”二字,是针对谭震林说的“搬救兵”而言,说明自己的意见和他的意见相反。后来却被人引为黄克诚“蓄意反党”的证明。

  18日到19日开小组会,讨论彭德怀的那封信时,不少人发言同意彭的意见。黄克诚在19日发了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支持了彭德怀的意见。

  当时,组里除了罗瑞卿、谭震林两人外,其他同志似乎都对黄克诚的发言表示有同感。谭、罗发言批评黄克诚,黄克诚又反驳谭、罗,相互争论了一通。

  黄克诚的那篇发言,本应有详细记录在简报上印发。但因黄克诚乡音太重、说得又快,记录的同志记不下来,整理时感到很为难,就要求黄克诚自己整一个书面发言稿给他们。但形势变化很快,几天就形成了斗争局面;黄克诚已无时间和精力来整理这个材料。所以简报中就只有黄克诚一个简单的发言记录。致使有些同志后来感到诧异,怎么庐山会议被斗争的主要角色之一的黄克诚,连个较全面的发言记录稿都没有呢?

  当时,黄克诚最担心的是粮食问题,几亿人民缺粮吃可不得了。会议上把粮食产量调整为7000亿斤,说是:6亿人口,人均产量超过千斤,粮食过了关。黄克诚说:不对,这个数字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人质问:这话是谁说的?黄克诚回答:是我说的,而且你也说过。黄的态度还是很强硬。

  7月23日,毛主席召开大会讲话,这个讲话造成极大的震动,扭转了会议的方向。毛泽东讲话的内容主要是:一、现在党内外都在刮风。有些人发言讲话,无非是说:现在搞得一塌糊涂。好呵!越搞得一塌糊涂越好!我们要硬着头皮顶住;天不会塌下来,神州不会陆沉。因为有多数人的支持,腰杆子硬;我们多数派同志,腰杆子就是要硬起来。二、说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我有两条罪状:一是大炼钢铁,1070万吨是我下的决心;一条是搞人民公社,我无发明权,但有推广权。1070万吨钢,9000万人上阵,乱子大了,自己负责。其他一些大炮,别人也要分担一点。各人的责任都要分析一下,第一个责任者是我。出了些差错,付了代价,大家受了教育。对群众想早点搞共产主义的热情,不能说全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不能泼冷水。对“刮共产风”, “一平二调三提款”也要分析,其中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主要是县、社两级,特别是公社干部。但我们说服了他们,坚决纠正。今年三四月间就把风压下去,几个月就说通了,不办了。三、我劝另一部分同志,在紧急关头,不要动摇。做工作总会有错误,几十万个生产队的错误,都拿来说,都登报,一年到头也登不完。这样,国家必定垮台,帝国主义不来,我们也要被打倒。我劝一些同志,要注意讲话的“方向”,要坚定,别动摇。现在,有的同志动摇了,他们不是右派,却滑到右派边缘了,离右派只有30公里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