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359)

  1952年6月1日,学校派李敏、雷蓉蓉、叶燕燕、左太北、董良羽、宋勤、范耀荣等7名同学为代表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和聂荣臻伯伯献上鲜花和反映学校情况的图片。毛主席、朱总司令、聂老总分别在百忙中接见了他们,接受了优秀作业献礼,并勉励同学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做革命的新一代。毛主席,朱总司令、聂老总分别与他们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

  为了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设立了董事会,由杨尚昆、康克清、李培芝、曾三、傅连暲、廖志高、邓典桃、李伯钊、刘建熏、李一纯等同志组成,杨尚昆任董事会主任。

  刚进北平时,学校的校址是日本占领时建的一所小学,国民党时期成了兵营,杂草丛生。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在战争环境中出生成长的,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观念很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牢牢地记着:人民要获得真正解放,必须彻底打倒敌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中国。就要像父辈那样向敌人斗争,长大要当兵打敌人,平时玩耍也最爱玩刀弄枪,上土山做军事游戏,玩打仗攻占山头,可他们对学好文化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刚进城的孩子,有些调皮鬼依然很自由,晚上不按时就寝;在校园里捡弹壳;爬墙上房顶,一伙人骑自行车到校外兜风……为此,学校下很大工夫来引导他们懂得为保卫祖国而学习,为建设祖国而用功。

  因学校实行供给制,学生吃、穿、住、用的完全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少有同学去关注彼此的家庭背景,谁是谁的孩子。当时先后入学的学生有:邹秀英、曾世平、邵华、任远芳、李敏、李讷、刘涛、魏兰、杨绍名、金戈、王苏民、郑成思、金矛、刘晓南、刘小胖、李保民、李海渊、白洪生、华华、傅晓钟、申漳、孙志荣、谢晏然、孙晓林、谢慰然、金星、吴音音、罗玉田、陈圣延、刘童花、蔡小川、陈小风、容玫、吴时锋、毛远新、王海安、缪经华、刘玉、刘晓远、高乐天、高轩、习富平、肖立昂、瞿克林、赵守信、李小冬、李咪咪、汤小平、梁红五、郝小计、李小雨、张晓民、任玉锁、叶丽娅、胡木英、柯可、王西林、赖庆来、黄文、林豆豆、王兴、秦吉玛、李莉莉、郝一星、李铁林、安民、任远远、白克明、曾庆祥、沈北雁、胡德平、王恒、陈元、罗东进、李吉提等。大家情同兄弟姐妹,从来没有高干子女、一般干部子女和平民百姓子女之分,大家都是同学,很少关心他(她)的家长是谁。老师对同学一视同仁,不管你是国家主席的儿女,还是司机、伙夫的儿女,都要叠被子、擦脸盆、补袜子、钉扣子,轮流值日扫地,事事民主,一律平等。老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从不偏爱任何一个孩子。

  1950年秋,学校突然来了30多位从苏联国际儿童院回来的中国孩子。他们年龄悬殊,看上去大小要相差十多岁,最大的已经成年,回来前在苏联读大学。这些满口只会讲俄语的孩子的到来,自然是学校的一件大事。这些孩子多是我国老一代革命家二三十年代甚至是四十年代初,在我党处于极度困难的白色恐怖时期,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而将自己的孩子生在苏联,或送往苏联国际儿童院。他们在远离祖国的异乡,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的俄国名字,甚至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更不知道是否还在人世间,能否再相见。这些孩子们在苏联经历了抗击德国法西斯卫国战争的磨难。也正是在这样的磨难中,他们彼此相助,相依为命,所结下的友谊更是胜于兄弟、姐妹。他们一进育英的校园,就不能不让这些国内获得公育自以为勇敢顽皮的孩子们看到了天外有天,特别是其中的男孩子们能在布满沙石的操场上,打着赤脚踢足球。那个叫阿拉的男孩儿,随便在哪里都能翻跟头,肖立昂、瞿克林几个男孩儿,敢只穿个小裤头躺在大雪堆里。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们强壮的体格!学校给他们开了西餐,还请来一位俄语翻译指导他们学习中文。他们个个都很聪明,学习也十分刻苦,没过多久,年龄大的孩子们送往哈尔滨中长铁路苏联子弟学校学习中文。年龄小的就留在育英插班学习。芳兰和远芳被分在一个班,她们的胆子很大,又无拘无束,遇事有主见,个性异常鲜明,很快就和班里的同学打成一片。

  1950年10月底任弼时伯伯逝世后,全校师生站在万寿路路口为路过的灵车送行,不少人掉了泪。

  195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节日前夕毛主席通过自己的孩子李讷送到班上一份珍贵的礼物祝贺孩子们的节日,这就是他老人家亲笔写下的“好好学习”。李讷把题词带到班上后师生们非常高兴,感到这是毛主席对育英学生的殷切希望和关怀,也是对全国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和关怀。随后,同学们高兴地给校长送去,校长也很高兴。“好好学习”成为队会的主题,小时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为了加深印象,把“好好学习”四个字放大到一米见方的木板上,白底红字,固定在礼堂门前的平台上,每当学生走到校园,“好好学习”四个醒目的大字就映入眼帘和心灵。

  北京育才小学

  1949年“六六教师节”那天,师生们正在举行联欢会,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师生们整装待发,准备进人北平!全校立即沸腾起来。其实,当时实在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每个学生只有几本书,几个麻纸订的作业本,两身衣服和一床被子,是能够随时作到打起背包就出发的。经过两年多的行军转移,孩子们已经十分熟悉这样的生活了。要认真准备的是检查群众纪律,归还借老乡的东西,清扫庭院、街道,替房东将水缸挑满水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