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387)

  为中国劳苦大众求解放而杀身成仁的两位青年,前者是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后者是陈独秀的次子陈乔年。延年牺牲时年方29岁,乔年就义时只有26岁。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建后,他连任五届总书记,后被开除出党,继而成了中国“托派”的首领。再后来被国民党逮捕,坐了4年多监狱。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提前释放,辗转人川,贫病乡居,1942年5月27日病逝。

  陈独秀出身豪门,早年曾中秀才。1898年,也就是陈独秀结婚的第二年,他的元配夫人高大众(晓岚)生下一个男孩儿,皮肤黝黑,虎头虎脑,取名“延年”。

  1902年,陈延年4岁时,母亲又生了一个皮肤白皙、脸蛋俊俏、眉清目秀的弟弟,取名“乔年”。

  从童年起,这一黝黑一白皙、一壮实一俊美的俩兄弟,生活、玩耍、学习始终在一起。两人虽然是同父同母所生,但外貌各异,性格也差别甚远。

  哥哥延年皮肤粗黑,身体壮实,性格内向,不苟言谈,行事稳重而倔强,像个“黑面武生” ;弟弟乔年皮肤白细,一表人才,性格活泼,爱说爱笑,招人喜欢,像个“白面书生”。邻里、亲友们见兄弟俩形影不离,都说陈家风水好,祖上积了德。生了这么一对“文武双全”的神童,将来必成大器。

  兄弟俩虽然性格各异,但从不打架吵嘴,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伙伴。他俩生长在封建官僚家庭里,从小过着不愁吃穿的生活,受着封建礼教的熏陶,但毕竟是曾在乡下住过,接触到一些平民百姓的生活。

  1913年,延年巧岁、乔年11岁时,父亲陈独秀在家乡安庆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协同都督柏文蔚举旗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后,安庆一片白色恐怖,父亲被迫二次东逃日本。

  陈独秀长年远离家门,又很少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成长,延年、乔年和父亲之间的感情十分淡薄。陈独秀东逃日本后,袁世凯把他们家洗劫一空,并扬言要捉拿陈独秀的儿子斩草除根。在敌人搜查前,幸好事先有人报信,延年、乔年兄弟俩互作人梯,越墙逃到乡下老家,才免此杀身之祸。

  从此,兄弟俩结束了与祖父陈昔凡在一起时优越、安定的生活,走上了艰难的人生旅途。他俩在乡下,体验到了穷苦百姓劳动的艰辛,感受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第一次了解到人世间还有如此的不平……

  1915年的一天,陈独秀的同乡好友、我国旅法著名女画家张玉良丈夫潘赞化,在上海法租界吉益里21号陈独秀的寓所,见到两个陌生的孩子,忙问陈独秀:“这两位是谁家的公子?"

  陈独秀说:“他们都是鄙人的伢子。大的叫延年,小的叫乔年,从安庆领来上海读书的。”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倡导新文化运动。并将延年、乔年从乡下领到上海读书,为的是让他们兄弟俩能早日自创人生。

  然而,陈独秀毕竟是陈独秀,在对儿子教育上有他独特的方法。他不让延年、乔年兄弟俩在家里吃住,将他俩寄住在上海四马路亚东图书馆《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里,让他们独立生活。

  亚东图书馆为徽州商人汪孟邹先生所经营,他是陈独秀同乡好友。延年、乔年俩兄弟寄居这里后,汪孟邹遵照陈独秀的嘱咐,每月给兄弟俩10元生活费。他们先是在法国巡捕房附设的法语补习学校学法文,后又一起考人震旦大学,继续学习法文。因此,他俩每月10元生活费除交学费外,所剩无几,生活十分清苦。

  兄弟俩曾在乡下生活过,看到过穷人的疾苦,对眼前的清贫生活不但能忍受,还能以苦为乐。为了维持生活,他们不得不半工半读,谋生自给。白天在外做工,晚上以地板为床,吃大饼,喝自来水;夏天无蚊帐,冬天无棉衣,一件夹衣四季不离身;面黄肌瘦,身体消瘦,两人都已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陈独秀不让延年、乔年在家里住,令他的第二位妻子高君曼心中不安。这位继母是延年、乔年的亲姨妈,姨妈视兄弟俩为己出,于情于理都应让兄弟俩吃住在家里。当时,李达、王会悟住在陈家,张国焘来上海也住在陈家,陈望道负责编《新青年》 ,也住在陈家。陈独秀何以不让自己的亲骨肉吃住家中?高君曼苦口婆心,总也说服不了丈夫,甚至为此发生口角。于是,高君曼只好找同住在上海渔阳里的潘赞化,求说:“望你以老友的身份代表我恳求独秀,使延年兄弟回家,我在名义上和感情上都会好受些。”说着竟泣不成声。

  潘赞化与陈独秀强争数次,陈独秀总不以为然,斥高君曼:“妇人之仁,徒贼子弟,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姑息养奸,不可!不可!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

  陈延年兄弟俩在上海求学时,就与父亲存有芥蒂,不理睬陈独秀“父道尊严”那一套,相互交往,采取平等式的关系。

  1917年,陈独秀应蔡孑民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其间,陈延年从上海到北京来找父亲,不是直接去找,而是先递上纸片,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要拜见文科学长陈独秀先生,还署上自己的名字。陈独秀见了纸片,同意儿子陈延年进去,同接见其他来访者一样,公事公办。两人似乎没有父子之间那种血缘关系。这件事在“北大”传出后,有人同陈独秀开玩笑:“陈独秀先生提倡民主,都提倡到自己家里来了,真是身体力行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