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488)

  △黄土地的好女儿刘力贞——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的女儿。她1929年出生,童年和少年都在土窑洞中渡过。1937年人延安“干小”,后升人“延中”、“延大”。教室也多在土窑洞里,冬天冷,夏天热,只有下雨下雪天才肯进窑内,平时在露天上课。她在学校就参加生产自救,捻毛线、织毛袜、种谷子、青菜,上山打草、挖野菜,参加秧歌队,向群众进行宣传,参加小先生活动,教老百姓识字……胡宗南进攻延安,学校改为野战医院,为她后来学医奠定了基础。1954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后在西安医学院、陕西省中医研究所任教。1975年任西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1979年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娃娃老师”阮若林——1945年冬天,边区开展扫盲运动,若林被批准下乡扫盲。为了解决妇女们学文化的困难,就用在“完小”代课的津贴,买些红枣、土豆,放在火盆里烤,大娃娃背着小娃娃来上课,大娃娃坐在炕上学识字,小娃娃在姐姐的背上吃红枣、土豆,她就这样办起了娃娃识字班。婆姨们活儿忙来不了,她就送字上门,在缸上贴个“缸”字,在柴上写个“柴”字,在桌上写个“桌”字……天天登门串户教,几个月下来,妇女们也都能识百十个字。乡们都亲昵地称她“娃娃老师”。“娃娃老师”也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农村,还交了许多农民朋友,为她后来的文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她曾先后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一级编审、中国电视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

  △著名芭蕾舞剧一级编导蒋祖慧——著名作家丁玲的女儿。她1938年4岁时到延安,先人延安保育院,后进“保小”,1949年春被送到朝鲜,在著名舞蹈家崔承喜主持的舞蹈研究所学舞,后又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继续向崔承喜学舞蹈,1956年选派到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主攻芭蕾舞编导,196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芭蕾舞团任编导。她在舞蹈园地里辛勤耕耘40多个春秋,硕果累累,先后培养出了著名演员王昆、唐莹、白淑湘、钟润良、郁蕾娣、武兆宁、冯英、王才军、张丹丹、王全兴、陈丽娥、王珊、李莹等。她献身于舞蹈艺术,只希望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

  △空气动力学专家乔志德——他从事教学与翼型研究已30多个春秋。他先后担任过工程数学、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以及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等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已培养出硕士研究生20多人,博士研究生5人。他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自己的系列化翼型,率先突破了外国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曾7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防高温涂料发明人乌可力——乌兰夫的儿子。1939年从春天到秋天,他跟随父母跋山涉水,躲过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穿过伊克昭盟大沙漠,行程千里来到延安。1940年秋人“保小”读书。1944年暑假从学校回来过延河,突遇上游下雨,他刚走到河中心,上游洪水咆哮着冲下来,正在危急时,周恩来骑马赶过来,把他救上岸。老一辈的关怀和期望,使他牢记心间。他参加工作后,做出很大成绩,荣获多次奖励和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发明的防高温涂料,填补了我国国防高温涂料上的空白。

  △从山沟沟走上大舞台的何枫——1940年初,经周恩来副主席的亲自安排,9岁的何枫随父母来到了延安,被送人“保小”读书。在一次晚会上,她和妹妹一同上台表演了《流亡三部曲》,台下许多师生竟泣不成声。从此,她成了校合唱队队员,后来也任过合唱团长,常指挥同学们唱《吃饭歌》。人自然科学院后,还是合唱队员。人“延中”后,与“鲁艺”同在一条山沟里,有机会和“鲁艺”的学生一起练声、练唱,常看大哥哥、大姐姐们排戏、唱歌,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播下了革命文艺的种子。1945年,年仅15岁的何枫,参加了太岳军区文工团,被誉为“战地百灵”。终于成长为武汉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又学习又玩耍的金德崇― 他是“保小”、“延中”的学生。他毕业于莫斯科石油学院,曾任石油部地质勘探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把毛主席给他的题词,作为他生活学习的座右铭。在一年春节,他跟随父亲去给中央首长拜年,有个阿姨送给他一个漂亮的小本,他去找毛主席题词。毛主席间他欢喜什么?他说喜欢玩。毛主席问他还喜欢什么?他说爱读书。毛主席就在他的小本上题写了“又学习,又玩耍”六个大字。

  △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者师秋朗——徐老倡导创办的延安鲁迅师范学校第五期学生。她当时在校用的教材,就是徐老编的。徐老对人的热情诚恳,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处处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的精神,给她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徐老的乐观主义精神、艰苦朴素、以苦为乐、平易近人、关心他人的品德,一直教育着她。受党和毛主席及革命人民尊敬的徐老永远活在她心里,多少年来,她一直在研究徐老的教育思想,建立了“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并出版了《现代圣人徐特立》的专著。她还抽时间帮助父亲完成著名的《峰与谷——师哲回忆录》一书,并主编出版了《心向延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