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61)

  在进行政治动员时,张琴秋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更令人信服。原来,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就有带兵打仗的强烈愿望。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学员一样参加野战演习,从摸爬滚打、实弹射击一直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后来,她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932年夏,国民党军重兵“围剿”时,她担任了根据地第一位女县委书记。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张琴秋随军主力向川陕边区转移途中,调任红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丈夫沈泽民作为鄂豫皖省委书记留下坚持游击斗争。

  不久,张琴秋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底入川后,因与曾中生、旷继勋等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斗争而遭受打击,被调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

  一次,川军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到总医院附近。当时,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余人和医院保卫科的几十个男同志。她沉着地根据高山狭谷的地形安排了一个包围阵,待敌人进人山谷后突然卡住两头,然后她带人进行喊话宣传,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被逼无奈才起来革命的。敌军被围在谷底进退不得,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停止放枪倾听喊话。恼怒的团长以手提机枪扫射不肯前进和开枪的士兵,激起了士兵们的武力反抗。张琴秋乘敌内乱,率赤卫营冲下山去,将敌全团缴械。此事很快在全川传扬,《蜀笑通讯》和《中国论坛》都登载了“五百农妇缴一团”的奇闻。国民党的一些报纸,还把张琴秋说成“精通五国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马可以写诗文,两把枪百发百中的天下奇女子。张琴秋虽没有敌人说得那么神奇,但她除了指挥作战外,还主持了一些建设项目,如今天仍留在四川通江县的烈士陵园,其图案便是当年由她亲手设计的。

  1933年,沈泽民积劳成疾,病逝于鄂豫皖苏区。丈夫去世后,张琴秋把悲痛埋在心底,于1934年,出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政委、团长。1935年初,红军在川东北建立了历史上建制最大的妇女部队——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由她任师长。

  张琴秋率领全师将士,策马扬鞭、征战不息,从鄂豫皖到川陕,从长江到河西走廊,到处传诵着她的英名。一时间,她成为闻名巴蜀的红军女将,曾一度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这样的职务在红军女将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1935年5月,张琴秋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936年7月,她和陈昌浩结为夫妻,又组成了新的家庭。陈昌浩能文善武,英俊潇洒,留过苏,精通俄语,作战勇敢,且能身先士卒,25岁即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政委,也称得上是红军中难得的将才。

  陈昌浩比张琴秋小两岁,他们结婚时陈昌浩刚好30岁,二人结合,也算是门当户对。可惜的是,陈昌浩因追随张国焘分裂中央犯了错误,因而患得患失,为表白痛改前非,对中央给西路军的命令,只知机械执行,不敢根据客观实际应变,拒绝接受徐向前等提出的正确意见。

  1936年10月,任红军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的张琴秋,亲历了战争年代最悲惨的一幕,那就是西路军全军覆没的惨剧。

  皑皑白雪覆盖着森林,祁连山脉像条看不见首尾的巨龙,披着银光闪烁的鳞甲,横卧在茫茫的高原上。大地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中,变得像岩石般坚硬。滴水成冰的奇寒,使伤员不敢坐担架,只能拄着木棍艰难地跟着队伍行进。黎明前,停止行进的军号吹响了,指战员们从附近捡来干树枝,燃起了一堆堆簧火,围着取暖。张琴秋挺着大肚子,艰难地背靠大树坐下,耳边响起战士们燎亮的歌声:

  我们是铁的红军,

  钢的力量,

  工农的儿女,

  民族的希望。

  不打通国际路线,

  不是红四方面军!

  歌声带来了勇气,也带来了惆怅。整个局势的变化,使这位西路军的组织部长,红军著名的指挥员不能不前思后想。

  英雄的西路军的儿女们,在与苦和寒、与敌人的搏斗中,送走了1936年,迎来了1937年。徐向前指挥西路军连克高台、临泽,使全军振奋。五军主力驻高台,总直机关及五军一部驻临泽,三十军和总指挥部驻倪家营子。三十军是当时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军,摆在东边负责掩护全军,阻击敌人,这些战略部署是很正确的,作为一个红军指挥员,张琴秋是非常钦佩徐向前总指挥的卓越才能的。她现在怀孕即将临盆,行动是不方便的,但她的脑子没有一刻不在思考与关心着全军的命运。她总有一种忧虑,究竟忧愁什么呢?

  蒋介石背信弃义,在南京扣押张学良,同时集结40多个师的兵力,进逼西安。中共中央和军委决定,西路军暂勿西进,留高台、临泽地区建立根据地,待机策应河东。

  徐向前总指挥、陈昌浩总政委不了解河东的整体部署,对军委给西路军的任务提出了意见,张国焘即以个人名义发电给西路军领导人,批评西路军领导人怀疑中央路线……

  敌人这时却以一部兵力钳制临泽地区红九军、三十军,而大部兵力绕道西进,插人红五军孤守的高台地区,并发起了猛烈地进攻。董振堂指挥五军与高台群众并肩作战,坚守城池。他们把木箱木柜等抬上城墙,装上土再浇水冻结,使城墙加宽加高,以利防守。由于该军原来只配有一部电台,置于临泽地区五军政委黄超处,故高台被围后,无法同外界电讯联系取得兄弟部队的救援。为保住高台这个西路军的前进阵地,董振堂军长面对孤军奋战的危难局面,毫无惧色。他号召五军指战员:“坚决守住高台,我们人在阵地在,誓与高台共存创”每当敌人攻城最激烈的时刻,他挥舞着大刀在城墙上指挥作战。经一周激战,因原收编的部分民团叛变,突然打开城门,引敌入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