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85)

  1933年,钱壮飞任军委二局副局长时,积极带领和组织大家开展文娱活动,经常与李克农、胡底等同志编导和演出话剧、活报剧和双簧,以丰富的政治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揭露国民党的反动面目,提高红军战士的政治觉悟。钱壮飞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很多,中央苏区的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动,几乎都有他参加演出的剧目,并以善演蒋介石为人们称道。他与李克农、胡底根据自己经历编写的四幕话剧《红色间谍》(又名《松鼠》),曾名噪一时。该剧在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上都很有特色,使一个很严肃的题材,以轻松活泼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突出了“侦探灵活如松鼠”的主题。他与李伯钊、胡底等人参加演出的大型历史剧《我——红军》,是当时苏区的保留节目之一。当时的《红色中华》发表评论:“大型话剧《我——红军》演出的成功,无疑开辟了苏区文化教育的新纪录,可以说,这是苏区文化与工农大众艺术的开端。”

  钱壮飞还为红军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他被同志们誉为“红色戏剧”活动家。周恩来等中央负责人后来多次说过,如果没有钱壮飞,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在了。党忘不了他深入龙潭虎穴,为保卫党中央安全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的功绩永远铭刻于史册。

  1935年3月末,钱壮飞随军长征到达贵州金沙县,为侦察南渡乌江路线只身进人沙土镇附近的丛林,随即失踪,被判定为牺牲。解放后,原反动民团头目受审时交代,当时他们捉住一个手拿雨伞自称文书的中年人,认为是红军干部便杀死投尸山洞,所说的外貌特征与钱壮飞一样,烈士的最后结局才终于明了。

  第34章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瞿秋白

  1923年6月,瞿秋白同毛泽东等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的瞿秋白刚刚告别赤色的苏维埃俄国回到国内,他是中国以记者身份前往俄国,并对革命的俄国作详细报道的第一人。

  出身于没落封建大家庭的瞿秋白,伴随着生活上的困窘和精神的苦闷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打破了瞿秋白孤寂的生活,他奋不顾身地参加到这股洪流中,同时,面对“现在世界的新潮流已经一天一天涌起来了”的局势,思考着“中国人要怎样才能生存在现在世界上”这样一个大问题。

  十月革命烈火燃起的同时,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也一起涌入,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放开,泥沙俱下。

  瞿秋白同当时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一样,对社会主义的意义犹如隔着纱窗看晓雾,模糊不清。1920年10月,应北京《晨报》馆的聘请,瞿秋白决定到“红艳艳,光灿灿”的莫斯科,去寻找“共产主义人间化”的真理。汽笛声声,将赤色的首都莫斯科带到瞿秋白的面前,他在内心高呼:“灯塔已见,海道虽不平静,拨准船舵,前进!前进!”

  瞿秋白用他那深入浅出、分析精辟的政论,优美深情的诗歌和散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化为自己的切身体验介绍给渴求光明的中国人民。他多次见到过列宁,并当面聆听过这位伟人的演说。经过对“俄乡”的实际考察和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学习、钻研,瞿秋白被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深深地吸引住了。

  1922年2月,经过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东方稚儿”终于在赤色的旗帜下,在赤色的国都,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2年12月,在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后,瞿秋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使自己脱胎换骨的莫斯科,回到了祖国,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发展、壮大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6月的广州,天气已很炎热了。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也始终充满了激烈的争论。对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从而推动革命的发展,与会代表已达成共识,但对合作采取何种方式,却有不同的看法。

  以张国焘为代表,反对全体共产党加人国民党,坚持“左”倾关门主义以陈独秀为代表,主张把共产党合并到国民党中去,坚持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毛泽东与瞿秋白对这两种错误倾向予以坚决的反对,主张既要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又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我党自立自主的立场和开展批评的自由他们的主张,受到与会大多数代表的赞同和拥护,使大会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略带书生气质的瞿秋白以其坦荡的正直品质、渊博的学识和对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给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他们回到上海共同在党中央工作。1924年1月,他们又一起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都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合作和革命斗争中,瞿秋白和毛泽东由相识逐渐到相知。

  历史发展到1927年时,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阴谋发动政变,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当时中共最高领导人陈独秀却执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一味采取压制政策。毛泽东、瞿秋白等人一方面坚持对国民党新右派的反动谬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和批判,另一方面他们非常注意解决农民问题,并积极领导、支持工农运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