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王朝·汉武挥鞭与大汉中兴_老李船长【完结】(56)

  钱能通神,钱能买命,钱能买到大杀器,钱从哪里来。

  最简单的回答是:多收税。

  这也是刘彻最先做出的反应。比如最直接明了的人头税,刘邦定的是从七岁收到十四岁,七十多年一直没变,刘彻把起征点提到三岁。

  最大的诱惑来自于农业税。农民的比例在整个大汉帝国是个压倒性的数字。

  刘邦定的农业税率是6.7%,刘恒在任期间有十三年时间干脆是0.0%;刘启把税率降到3.3%,刘彻继任后没变更。

  要不要提一提呢?孟子说,收10%就已经算王者之政了。

  土崩瓦解,本来应该写成瓦解土崩,瓦解在前。主父偃、徐乐、严安当年和刘彻第一次见面,徐乐详细说过这两个词。瓦解,就是瓦碎了,这是大事情,但不会要命,充其量漏雨让你不爽,房子四面山墙都在,以后有机会再挂上新瓦,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地基如果坏了,房子一定倒,子就过不下去了,此所谓土崩。

  1)张汤自杀案及其背后(4)

  徐乐说,秦始皇很形象地演示了什么叫土崩:他把农民折腾得太厉害了,再狭义一点,他把农业税定得太高了。虽说当时称秦始皇农业税收50%以上有刻意夸张嫌疑,但是肯定比3.3%要高很多。农民是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是说,秦始皇犯了众怒。沉默的大多数也会爆发。

  农业税不能提。虽然提一下不大可能导致秦末群魔乱舞的情形,但是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很难应对,一个处理不好,整个帝国都会颤抖,赚钱有一万种途径,没必要非冒这个险。韦小宝都知道“永不加赋”是对的,刘彻也不希望史书上记他一笔增加农民负担。

  刘彻和秦始皇很像,精力过于旺盛,甚至有强迫症嫌疑,死命打仗,打不死不算完。但是刘彻和秦始皇不一样的一点,刘彻能经得起诱惑,压得住心魔。

  事实上,后世对刘彻的评价有这么一句话: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就是老百姓负担没加重,国家也捞了不少钱。

  似乎有些矛盾,谁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再怎么转也脱不了富民穷国,或者富国穷民。但是不要总是关注这句话的含水量,能写到史书上,肯定有含金量的。

  士农工商,农不能动,那就动后面两个,工商,向买卖人下手。免不了要先向最赚钱的行业下手,拣肥肉切。最赚钱的有什么行业,贩毒,制药,卖军火,办学校。那个时代最赚钱的是两个行业:盐、铁。盐谁都要吃,铁谁都要用,找个山头开矿,钱就来了,真正的坐吃山空。

  从盐铁身上捞钱,一般的想法还是多收税。怎么个提税法?财政部部长郑当时说,我手下有两个人想对这个事发表意见。

  那就来讲吧,刘彻说。

  这两个人是孔仅和东郭咸阳,商人出身,官任大农丞,是郑当时的属官。

  孔仅和东郭咸阳对刘彻说,我们不提盐铁税。

  什么意思?

  与其提税,不如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生意我们来做,赚多少都是国家的。

  又是一个断子绝孙的好主意,可以和主父偃当年的推恩令媲美。

  这么好的提案刘彻当然不会拒绝,还从身边抽了一个人,桑弘羊,配合孔仅和东郭咸阳。桑弘羊出身洛阳大商家,十三岁就跟在刘彻身边。桑弘羊虽人不在商界,却有最精明的商业头脑。也就是说,负责盐铁专卖一事的三个人,都是生意人。做生意还是要找生意人。

  任何改革免不了要伴随着新的法律出台,这个事情肯定落到张汤头上了。不止是出台新法律,盐铁专卖整件事,刘彻都让张汤担下来了,这么大的事情,没个大人物牵头干不起来。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三个人直接向张汤汇报,张汤直接向刘彻回报。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张汤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上面还有个丞相,盐铁专卖这么大的事情,丞相干嘛去了。

  丞相没干嘛,现任丞相庄青翟,被晾起来了。

  皇帝——或者皇帝的代言人,比如吕后、窦老太太一类人——代表皇权;丞相是政府首脑,代表相权,政府的权力。丞相本来应该很忙,吕惠文景时期,大小事情都是丞相说了算,皇帝负责签字。这不是说皇权不如相权,而是皇帝把权力下放。皇帝有资格专权但是不专权,皇帝认为没必要,又不搞什么全民总动员之类,何必专权;丞相有潜力专权但是不敢专权,有皇帝在上头制衡,只能老实干活。皇帝、政府大家各司其职相安无事。这是皇帝和政府之间一个微妙的平衡,当然这不是天平式的平等的平衡,因为皇权有永远的主动权。尽管这样,吕惠文景时期的权力体系,依旧历来为后人称道。但是话说回来,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什么皇权相权相争一说,皇权是一切权力的源头,皇权比相权高一个级别,两者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

  1)张汤自杀案及其背后(5)

  刘彻精力旺盛,是个劳模皇帝,丞相该干的事情他自己干了。因为刘彻想法太多,中间夹个丞相,不如自己决定来得干脆直接。如果丞相是个听话的主那还好,比如公孙弘,当初刘彻挽留公孙弘,就是因为公孙弘很配合他,而且很能干,也是个劳模,劳模喜欢劳模。但是劳模又听话的人不好找啊,丞相这个政府首脑又不能没有。这个事情其实很好办,找一个老资格的家伙,给他扣顶帽子,上写丞相二字,好,你就是丞相了。刘彻真就是这么干的,根本不把丞相当回事。所以刘彻时期,长安城职位最高的是丞相,子最不好过的也是丞相。刘彻时期,长安城的权力分布稍微有些特殊,自从窦老太太死后,那个微妙的平衡被刘彻轻松打破了,变成有些像放射状的体系,以刘彻为放射源。刘彻是皇帝兼政府首脑,换一种现代说法就是极权主义,嚣张一点的说法就是唯我独尊。所以保守派的汲黯很有意见,说刘彻用人就是堆柴禾,后来者居上,他这话的背后其实就是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放射状的权力体系效率高,弊端也大,放射源出了问题,大家都倒霉。据今并不遥远的过去就出过这种事,我想不用多说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