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崛起病_黄钟【完结】(8)

  克伦威尔对哈林顿的含沙射影表示轻蔑,还说:“人家以刀剑打下的江山,岂能因一粒纸弹的攻击而轻易放弃?”打江山就得坐江山,要不然,拼死拼活干什么呀?直到撒手人寰的那一刻,他克伦威尔还是英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哪里会卸职回乡去种地放羊?这还不算,他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护国公的宝座。

  华盛顿使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原来人类可以超越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他是为独立和自由而战,而不是为权力和交椅而战。这位美国惟一有可能成为君主的人,却在战后为君主政体的议论忧心忡忡。1786年8月1日,华盛顿在弗农山庄致信约翰·杰伊:“据闻,即使德高望重的人物也在无所顾忌地谈论君主政体。言论出自思想,再进一步即往往成为行动。这一步却是无法挽回和重大的一步!对于敌人而言,这将为他们的一大胜利。他们竟然发现,我们无能管理自己;建立于平等自由基础上的各项制度不过是一种空想和无稽之谈。但愿能及时采取明智措施,以免发生我们深以为忧的后果。”

  正是由于华盛顿品格高尚,使得后人在编写他的政治传记时,无须带着遗憾的心情写上这样几句:如果他在圣诞之夜回到弗农山庄时,就天年已尽,那么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华盛顿不像许多独裁者那样需要庸人事后做这样的假设。也正因为这样,德国音乐家舒伯特说,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而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亨利·格拉顿则鞭策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之前,请始终朝美国看。”

  和华盛顿一样,美国的国父们都没有那种打江山坐江山带来的荣华富贵。打了八年仗,没有封神榜。比如罗伯特·莫里斯,他在《独立宣言》《邦联条例》《联邦宪法》这三份重要文件上都签过名,曾被大陆会议任命为财政总监,有时甚至私人解囊,以保证华盛顿军队的给养,1789年他辞谢了华盛顿的财政部长提名,宁愿自己做生意。这人本是出席制宪会议的代表里最有钱的人之一,可他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的晚年。晚景不妙的国父,不止罗伯特·莫里斯一人。

  不过,这些共和国创建者的晚景凄凉,并不是遭人政治迫害所致,而是因为共和国没有给任何一个人终身旱涝保收的物质待遇。每一个人,无论他们在独立建国的过程中贡献有多大,他们和平民一样,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们没有荣华富贵,但也没有朱元璋手下开国将帅们那种被朝廷整得家破人亡的惨剧。美国革命没有吞噬自己的儿女。

  “好人华盛顿”

  1787年5月25日,修改《邦联条例》的会议在费城召开。不过,出席的代表们却把它开成了一次制宪会议。

  头一天,华盛顿被代表们一致同意推举为大会主席。此前,自1783年11月辞去大陆军总司令一职之后,他已在弗农山庄当了三年多农场主。

  从5月25日到9月17日,制宪会议在一种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开了126天。可作为制宪会议主席的华盛顿,整个会议期间,仅仅发过三次言。这还是把他当选为会议主席后致答谢辞和制宪会议结束前说的几句话也算上了。

  与会的不少制宪会议代表意识到,华盛顿将成为美国第一任行政官。毕竟,美国没有第二个人有华盛顿那样的政治声望。可也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制宪会议代表们的自由之精神。

  制宪会议刚开没几天,富兰克林就说他总是担心,联邦政府将来某个时候会以君主制告终。这种忧虑并不是这位八旬老人所独有。来自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平克尼主张设立一位生机勃勃的行政官,但他又怕行政官变成“一个选出来的君主”。巴特勒也忧惧“这个国家难道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出现喀提林和克伦威尔式的人物”?而伦道夫则担心“我们不是在为英国政府制定宪法,而是在构建一个更加危险的君主制,一个选举出来的君主制”。他希望在这个国家里“永远不再看到恢复君主制的任何企图”。

  这种对行政权不断扩张和滥用行政权的忧虑,贯穿着整个制宪会议。在1787年6月4日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富兰克林所说的“好人”,是指华盛顿。

  也正因为这种思虑,在整个会议过程中,深谙分权制衡之道的代表们,以史为鉴,秉持自由之精神为共和国制宪,从而不仅为美国,也为人类历史上拟成了第一部成文的限权宪法。他们将限权视若美国宪法的灵魂,而不像中国的韩非那样,一方面清醒地知道君王们身上有碰不得的逆鳞,可另一方面又竭尽心力地去加强君权,使得逆鳞更加令人望而生畏。毕竟,当政治精英自以为自己是有别于平民的统治阶层,从而丧失或放弃对权力的戒心,吃亏的将不仅是平民。朱元璋坐了龙庭,首先要杀掉的,就是曾鞍前马后为他卖过命的那些功臣。

  但是制宪者们并不觉得自己能为万世开天平。对于自己拟定的联邦宪法,他们当时也还是信心不足。华盛顿估计这部宪法如果能维持20年就不错了,而富兰克林则认为,这一次可能会好若干年,但最后还是会以专制而收场。尽管制宪者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悲观估计,华盛顿在1788年2月写给拉法叶特侯爵的信里依然肯定,新宪法至少有一点可取之处,那就是“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