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_[日]小熊英二【完结】(4)

  然而,小熊英二这本《活着回来的男人》却纠正了我长存的偏见,让我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战时日本底层画像。他这本书不只是他父亲小熊谦二的口述史那么简单,更是一部以个人为经,以大量政治、社会及经济背景析介为纬的历史社会学佳构。于是读者能在其中发现其时日本社会那被遗忘甚至被压抑的角落。

  就说应命参军的那种仪式吧,原来小熊谦二(即小熊英二之父)入伍的那天,“根本没人关心。场面没有丝毫雄壮的气氛,连挂在身上欢送入伍者的布条都没有”。“那种事情,在中日战争的时候还办过,到了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就消失了。为了找寻粮食就得花上 许多时间与劳力,大家已经没有那种余力,加上召集令也过多。先不说年轻现役士兵的送行场合,已经有相当人生经验的年长军人被召集时,即便举办盛大的欢送活动, 本人与家人都不会开心。送行时如果哭泣,就会被骂是‘非国民’,但即便不哭,也不代表人们是开心地送家人上战场。周遭的人们都了解这种状况,所以也不再办什么送行会了。”

  自己的丈夫、儿子,又或者是孙子上战场,这无论如何都不该是件开心的事,在生离也许就是死别的这种情况下,哭泣流泪自然不过;不过,绝对而神圣的爱国可容不下自然,它甚至不承认自然不接受现实。比如谦二一位早逝的室友,为了征兵体检回到老家,结果验出当年绝症肺结核,征兵军官看到报告之后破口大骂,斥责那个离死不远的青年“因为你是不忠者(所以才患上结核病)”。一九四〇年开始,日本政府又规定国民在经过东京皇居的时候必须“宫城遥拜”。已经从乡下来到东京谋生的谦二,有一趟搭电车经过皇居,听到乘务员高叫“现在通过宫城前”,便跟着全车乘客一起弯腰朝着窗外的天皇居所鞠躬,但他注意到背对宫城那排电车吊环下的乘客挤得实在转不过身,于是“只好以屁股朝着宫城行礼”。他说:“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大家都没当一回事,逐渐地就自然消失了。”

  爱国主义有时确是一种形式,套在纷杂混乱的现实和自然之上,它或者会对后者提出一些远离常识、玄而又玄的解释(比方说一个人在当兵前被验出肺结核是因为他不忠);又或者干脆遮蔽大家耳目,让国民用灌进脑子里的兴奋剂去代替他们用感官接触到的世界(比方说监控审查新闻媒体,拿掉一切不利的新闻,换上些振奋人心的故事)。问题是当你活在那样的时代,面对着由于战争而日渐残破的生活,苦苦挣扎;可是当一切本来可以用作解释这种生活、这个世界的思想和世界观都被抽掉夺去,只余一套爱国就是至高美德的意识形态的时候,你还可以怎么办呢?明明一个人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养家活口,怎么样在物资短缺的情形下经营生计;但国家却告诉你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为国牺牲,谋求一个非常远大崇高但也因此永远看不清的目标。你失去了凭自己的眼睛去了解时势的能力,疲倦得动不了大脑,那形式至上的爱国主义则是唯一剩给大家的思想工具。这时你不会去反省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究竟对不对;你也不会去反抗那要你笑着送亲人去死的主义,拒绝它的聒噪。你只能麻木冷漠,劳形于生活压力与包围着你的宣传口号之间。

  自从日军侵华,每有重要胜仗,日本各地邻组町会都要举办“提灯笼游行”。但是仗打得越久,人们的反应就越是冷淡;而且愈是底层,人们就愈是无感。终于到了美军攻克塞班岛,“从宣告‘玉碎’的广播播音员阴郁的声音中,可以感到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事态……日本战败这件事,从理论上已经可以隐约地推测出来”。不过谦二周边的人当时都没有这么推测,因为大家都太累了,“已经没有能力思考这样的状况了”。

  小熊谦二果然如他所言,是“底层的底层”,他的母亲在他七岁那年离世,他的父亲干的是随着时局而起伏的买卖,他有五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早夭,另外两个没活过二十,他自己中学上到一半就要提早毕业,小时候家里一个月未必吃得上一次肉,年纪稍长则开始工作分担家累,一路走来都是奔走捱苦。战争末期,终于轮到他这个身体本应过不了检查的小子入伍。可是他没有被日本军国主义的“圣三一”劫持,没有把希望寄在“圣战”之上,因为他是一个更加贴近自然和现实的人。就和他所见过的其他底层一样,他的关切在于今天晚上有没有东西吃,而不是国祚是否恒久。他被剥夺了思考的能力;但就算有,那也没多大用处,他只能被严酷的国家机器推来推去。真正使得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一直没有忘却现实生活的本相,即便战后。于是他能养出基于现实的常识,至少知道一个人前赴战场告别家人,并非一件值得欢庆的事。

  谦二到了前线没多久,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规定,留在中国东北的军队要向苏联投降。这批驻在中国东北的军人不只是战俘,原来更是日本赔偿苏联的物资。在“关东军”交给苏方的陈情书里便有非常客气的这么一句话:“(受俘日军)返回(日本内地)之前的时间,将极力协助贵军之经营,敬请尽情调度使用。”于是谦二就得跟着大伙前往西伯利亚,与当时全苏境内那一千多万成分不好、政治上不可靠的奴隶劳工一样,成为苏联恶名昭彰的劳改体系的一员。在物资短缺、天候严寒的情况下劳动,有不少日本战俘病倒,其中一位是谦二的同袍好友京坂: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