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巴金最后23个春秋:心灵跋涉的历程_窦应泰【完结】(52)

  布朗维尔——记忆中的街道(2)

  仿佛是进入了一个让人难忘的电视剧情节。法国朋友都静静等待着下文,然而兴奋的巴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话讲得太多了,他见附近已经集聚一些法国女侍,她们也好象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于是他就决定把这个谈话在适当的时候停止了。

  “那个吴后来究竟怎么样呢?”克朗西埃仍然沉缅在巴金营造的悲剧气氛中,他开始关注小说中人物的结局。可是巴金刚刚经过漫长的旅途,有些太累了,他发现法国同行们也有些累了。他不想继续讲下去,于是用最简短的语言结束了他讲的小说之外的故事:“后来,吴的下落不清楚了!……不过他肯定活着,我写这篇小说的原因,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再见到我的老朋友吴,当然,也在纪念我在法国当留学生的这段难忘的经历!”

  “哦,巴金先生果真是一位杰出的大师,他是把在生活中发现的一点一滴,都加工成真正文学作品的大师啊!”法国友人们都从巴金的故事里回到了现实。他们感到巴金在事隔50多年后再次出现在古老的巴黎,实在是一个奇迹。他的到来无疑会让那些从《家》和《寒夜》法译本中接触三十年代中国社情的法国读者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古老的东方。

  克朗西埃激动站起来向巴金祝酒,他说:“亲爱的大师、您的名字,您的作品,您的榜样,您的生活就意味着对正义和自由的热爱。从您年轻时代起,一种渴求而经久不息的激情指引着您的思想、作品和行动。用一句话来说,你是一位同旧的封建社会进行斗争的反叛者!”

  宴会上所有人都鼓起掌来。掌声打破了大厅里的沉寂,巴金脸膛上也现出了欣慰的微笑,他好象刚刚从一场噩梦里回到现实,老人透过迷离的灯火,望着厅外的一幢幢古老建筑,这时他发现法国巴黎就在他的脚下。

  “亲爱的巴金先生,”一大群法国作家都纷纷离座,来到巴金的面前举起酒杯,恭敬地敬了巴金一杯。为首的法国作家高举杯盏,对巴金也对所有在座的中国客人说:“我们衷心祝福巴金先生幸福,自由,期待您给中国,给法国,给全世界写出新的杰作!”

  大厅里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巴金的眼睛湿润了。

  巴黎,在迷茫的春雨中显得格外娇媚。

  巴金一人伫立下榻的旅馆门前雨搭下,凝视着那些在雨中奔驰的各色轿车和打着五彩缤纷雨伞的匆匆行人,这时候他就会想起52年前自己初来巴黎的情景。他记得那时也是在这条街上,他呆然站在小客栈的门前,翘望着奔来驰去的小汽车。那时他和现在不同,只是个刚从中国来欧洲求学的穷学生,他对陌生的巴黎感到无所适从。巴金彷徨着,每天都从这条大街上经过,就象一个寻觅不到方向的盲人一样。

  学生时代毕竟是艰苦的。初到巴黎的巴金,早饭后就匆忙离开旅舍前往大学里听课,他那时很喜欢读英文书,可是又没有钱购买。于是他只好在夜晚到图书馆去借阅,发现好段子他就动笔抄在练习本上。巴金那时心灵空虚,只有靠书本上的知识来充实。他的忧郁性格也许就是那时开始养成的。毕竟才23岁,巴金太年轻也单纯了。那时他天天在门前想着,我为什么要到法国来?中国不是很好吗?当初他从成都出来时,巴金决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鬼使神差地来到巴黎。从上海出来的时候,他曾对法兰西产生过特别强烈的向往。然而,如今当他真正来到巴黎,才感到一个中国青年在一个以法语为主要交流特点的城市里生存,竟然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奈。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那时候巴金一人无事时,常会把鲁迅的《七绝·自题小像》,写在一张白纸上,悬挂在自己的床前。没事的时候,就会悄悄默诵着,以慰藉自己孤寂的心灵。

  “巴金先生,莫非这里就是您当年住过的地方吗?”在沙沙的细雨中,几辆小轿车已经按照巴金赴法前商量的日程在开始行动了。负责接待巴金一行的是法国著名作家、法中友协主席贝热龙。他和巴金坐在同一辆车里,沿着雨中街道向前驶去。不久,长长的车队便离开那条喧嚣繁华的大街,驶进一条僻静而幽深的小巷。这就是巴金多年前就熟悉的地方——布朗维尔街。五十年前这里曾是巴金眼中较为繁华的大街,而今经过战争与数十年风雨沧桑的变幻,竟然显得那么破败与古朽了。

  “对,就是这条街,就是这条小街。可是,我为什么就找不到当年住过旅馆了!”巴金走下车来,站在霏霏的牛毛细雨中,极力在雨中寻觅那些小街两旁的屋舍和小楼。旧貌尽管依稀,然而巴金却发现这条街上与记忆中的街道不同了。那些鳞次栉比的民宅,竟忽然失去了往昔的光彩,房舍的墙壁变得班驳暗黑了。破旧的铁皮屋顶上出现了陌生的补痕,他记得1927年他在这里住的时候,住的是一家临街的旅馆。那是个第五层临街的小窗子,时至今天仍然记在心里。可是,巴金老人感到感到奇怪的是,那幢黄色法兰西式小楼,竟然不知为什么再也寻不到了。

  “巴金先生,您就是从这里开始写小说的吗?”贝热龙对这位中国老作家的经历非常熟悉,他是读过巴金《自传》绝无仅有的法国作家之一。正因为他多年始终在研究小说《家》的作者,所以贝热龙对面前这条狭窄破旧的街道一往情深,因为他知道这条小街的珍贵就在于五十年前,这里曾经为一位日后震憾中国文坛的作家巴金,提供过食宿和一处可以暂且栖身的写作之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