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夺清_Robin谢【完结】(232)

  廖卫先回答道:“我在汉阳铁厂呆了半个多月,不能说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但也不是一无所知。厂那么大,怎么可能生产出不能用地铁?”

  薛兴华道:“你知道就好。张之洞这个人有点好大喜功,‘务宏大,不问费多寡’。自以为能管理这种大型工厂,一切由他决断,可他对钢铁业一无所知,钱花得潇洒有什么?不失败才是天理难容。我问你,汉阳铁厂的煤将从哪里来?铁矿从哪里来?”

  “铁矿从大冶来,煤从大冶地王三石煤矿或从马鞍山来。有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大冶的铁矿含太高,达到百分之零点三到百分之一点八,与张之洞已经安装上去的炼钢炉不配套,导致生产出的钢铁不行。铁厂离煤矿、铁矿都太远,运费太高。而且马鞍山的煤灰质多、硫含量大,不适合做炼铁的煤。而王三石的煤……”

  到这里,薛兴华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不能说“二年之后,这个王三石的煤矿被水淹了”,无法从里面采煤。他只好改口道:“王三石的煤将远远不够,将来不是从开平煤矿运

  是从南洋我们这里运煤过去。你说铁厂能不亏本吗将铁厂选在那个地方地势太低,仅仅填筑地基就花了几十万。”

  历史上王三石煤矿地煤没用多久就因水淹无法用,马鞍山的煤不能用,只好花高价从远处运输,直到几年后才找到萍乡的煤矿解决了这个问题。

  “地基的事我知道。可生产出来的铁的质量会不会真的很差?”

  “当然是真的。

  ”

  “那就惨了,这么多钱不是打水漂了吗?你不知道,当我看到那个工厂地时候,我心里很高兴。除了在西方大的列强国家,我才见过这么大地工厂。我还以为这个铁厂生产出来的铁能造枪、造炮,能让我们国家也船坚炮利,与列强一决雌雄。我什么办法可想没有?”

  薛兴华自然知道这个铁厂后来还是对中国有巨大好处,“汉阳造”步枪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就不小。他说道:“办法还是有,一是改进炼钢炉。二是就近寻找煤矿。”

  廖卫先马上想到了什么,说道:“我想借这张报纸刊登一篇文章,直接点出这些问题,逼着张南皮提前动手,至少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等生产出来的铁真地不行时,马上就可以改。另外也可以提前寻找合适的煤矿。行不行?”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薛兴华说道:“行!我们直接公开地跟当朝一品官员对仗,既可以减少朝廷地损失、提高铁厂的质量,又可以把我们的报纸打出名气,一箭双雕。不过,你得换一个笔名,不要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笔名上。

  在这篇文章中,你一定要笔锋犀利,要充分说张之洞好大喜功、不懂装懂、费金钱、武断愚蠢等等,就事论事,骂得越凶越好。你要以一副为民请命、忧国忧民、毫无私心的样子出现。

  ……,在文章最后,你甚至可以用一万两白银打赌:如果张之洞的铁厂出的产品质量跟国外铁厂地产品不相上下,你答应不但在报纸上公开道歉,而且赔偿张之洞一万两白银的荣誉损失。赌赢了也只希望张之洞能尽快改造更新设备,惩办在采购、运输、建设中贪污公款地官吏。”

  廖卫先笑了,说道:“你把我当枪使。既然你这么自信,不如写上十万两银子打赌。那不可以造成更大的轰动?”

  薛兴华看着廖卫先道:“这个说法可不对。主意是我们二人出地,笔名是我们二人定的,文章是我们二人商定地,如果要道歉要赔钱,还是我要出面。”

  薛兴华又说道,“一万两的影响够大的了,多了反而不美。一般人见了十万两这个数字会以为你无理取闹。为了吸引公众的目光,我们让报馆刊登告示,表示已经收到了一万两的钱款并愿意为这次打赌提供担保。这样一来,我们的报纸不出名都不可能。哈哈……”

  无良的“御用文人”在无良薛兴华的安排下,兴高采烈地动笔给王介元写信。除了之前薛兴华交待的事情,还把刚才议论的事写了几句,请王介元安排装模作样的汇款一万两银子到报馆做赌注。

  等薛兴华看了他写的信之后,他马上回去泡制猛轰张之洞的文章去了。写好的信和文章都用邮寄的方式,没有采用借用新加坡电报传递的方式。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有心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南洋。

  报纸几乎都是隔三天就寄来一次,在报纸编辑的引导下,就日本会不会打中国进行了激励的争论。让薛兴华始料不及的是参与争论的作者不但有上海租界里的中国人,有全国各地的文人、官吏,还有外国人,包括日本人。各种意见都有,文章也长短不一:有人说绝对不可能,是“海游居士”危言耸听。有人说百分之百会开战,如果全民备战的日本不开战,国家就会崩溃。

  真不知道这些热情的作者是关心国家、世界大事还是看在《风雨报》高稿酬的份上。因为讨论的文章很多,报纸的新闻都进行了压缩,这无疑会减少报纸的部分吸引力,但这种竞争的气氛却是薛兴华所期望的。他为此专门让人乘船到新加坡拍了一封,请苏良佐等人继续安排各场争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