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217)

  可能说了一些大逆的话吧,但不会教导赵世居去谋反,有那个能力与实力么?

  不过到了范百禄这里,便开始了添油加醋。

  在他罗织下,迅速替赵世居立了几条大罪,赵世居“纳匪人,论兵挟谶,访天文变异,伺国家休咎”,并收藏“有《攻守图术》一部,得于内臣张宗礼”。

  但对于文字狱,宋朝很宽松的,因此明文规订“谶书之禁,虽坐流三千里,然非因事罥罣,无由发觉,所以法令徒设,人不知畏,士庶之家亦或收藏传说,不以为怪。”

  因此只能说李士宁玩得太过火了,顶多坐流三千里之刑。

  不过还有,李士宁赠赵世居金钑龙刀,曰:“非公不可当此。”并赠赵世居母康氏诗云“耿、邓忠勋后,门连坤日荣”,世居等人“解释其诗,以为至宝之祥”。

  耿邓是说东汉邓禹与耿弇,都是大臣,虽然不对,但也不能算是谋反吧。

  不过还有,大理评事王巩“见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言‘世居似太祖’,反劝令焚毁文书”

  知瀛州刘瑾“与世居往还书比滕甫更多,有‘不容居内’之语”。

  司天监学生秦彪赠“《星辰行度图》与世居”。

  好了,惊天大案酿成!

  朝廷立即判决,赵世居赐死,李逢、徐革、医官刘育凌迟处死,试将作监主簿张靖、武举进士郝士宣腰斩,秦彪、李士宁杖脊并编管湖南,其他牵涉此案的官员滕甫、王巩、刘瑾等皆贬官落职。

  然而徐禧一直不服,因为这些都是些似是非是的“谋反”,不能串,况且宋朝本来言者无罪,有些大臣嘴巴特大,什么话儿都敢说。若是以后继续这样串,不但牵连的这些人,恐怕朝堂一半大臣都要悲催。

  但他一个人说话不管用,最后判决下来,赵李等人立即处死,都没有等秋后,徐禧还在家琢磨呢,为什么这案子弄得那么大。

  要知道这是在宋朝,不是在明清。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也醒悟过来,立即找到赵顼说,皇上对你说一件事,这案子弄得这么大,有点儿不对,是有些人有了心思。为何呢,因为这李士宁有一些才思,因此也让王安石赏识了,并且王安石还让他呆在自己府上半年之久。

  一旦李士宁定论为谋反大罪,王安石同样逃不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 自保

  “明公,这是送给你的信。”一个驿卒小心地将一封厚信递给王巨。

  这便是邮驿改革带来的便利。

  章惇也未贪功,王安石虽未说,不过章惇却说出来了,主意是王巨想的。

  确实,它的出现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意义,尽管王安石的敛财,多少使它蒙上了一层阴影。

  阴影就是邮寄财物的收费。

  也不能说是物,主要就是财,银子、铜钱与绢帛。这个不是真寄走的,单件邮寄在这时候成本肯定无比的高昂,它的性质还是与唐朝的飞钱一样,宋朝在邮驿未改革之前,也有类似的做法,那便是在甲地汇款,乙地取钱,钱非是真从甲地寄过来的,而是乙地从各地周转过来,然后收取一些手续费。

  比如现在从泉州寄一百匹绢,十两银子,五十贯铜钱到洪州,铜钱是基本货币,它不会变,但银绢各地都会产生一些差价,特别是绢差价更大,质量好坏,本地产出数量,绢帛的种类,那么做一个估价,然后交到泉州相管州库,由官府根据情况,或从外地调拨,或由转运司调向各处外地。

  邮卒再将书信与单据送到洪州收信人手中,收信人再从洪州邮驿里将等价的银绢铜钱取出来,不过在洪州又要根据情况重新估价。

  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产生了一些误差。

  然而经过王安石的谋划,手续费却高得惊人。

  近者是两成收费,最远的收费能达到六成!也就是寄十两银子。官府要收取其中的六两!实际多数官府支出与收入基本都是平衡的。只有少数支出或者收入出现一丝严重逆差。那才需要周转,但非是米草,而是钱帛,实际成本不足一成!

  反正王巨是不能急了。

  如果不是这么做,它也是对各地官员的一种锤炼,为以后的银行打下了基础。但这么做了,就不要指望锤炼的什么了。

  而且这种高昂的手续费,对他下面的计划同样产生了妨害。

  当然。好处还是有的。

  比如现在普通书信,不管是官员,或者兵卒,或者普通百姓,只要交足了邮费,皆与异地亲人互相书信往来,而非是专门让自家家仆骑马互相联系了。

  王巨便打开信。

  信是韩韫写来的。

  烧酒作坊上交给朝廷了,王巨便让韩韫主持蔗糖作坊销售的一部分事宜,负责向西夏与吐蕃这两块的销售。这是赚“外国人”的钱,朝廷也没有太在意。

  以便让韩韫继续主持那个蓄谋已久的计划。

  因此韩韫如今多在长安与京城这两地活动。

  王巨临离开京城时。让韩韫留心着京城的一些消息。真不行,就去找赵念奴吧。反正赵念奴后面一大串宗室子弟,都是蔗糖作坊的契股,不用避嫌。

  信上说了很多事。

  赵世居谋反案将赵顼惊醒,吕惠卿不可信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