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384)

  能说是环保,但也不能说教条式的环护,难不成让大家一起不吃饭,来还一个青山碧水?那叫环保么,是法西斯!

  其实还可以换成其他词语,适度、分寸……以及王巨所说的中庸。

  今年还困难,但到明年不困难了,所以王巨也要适度地“环保”了。不但珊瑚,一些珍稀木材,也要合理的砍伐,而不是滥砍滥伐。

  正是这种中庸思想,王巨今年让海船又带来了一样物事,那就是鸟粪。

  售价有些高,一石四百贯,让许多人责骂,说这些海客们想钱想疯掉了。

  其实真心不贵,论肥效鸟粪比化肥还要强,关健它还没有什么负作用,能有效地恢复“地力”。

  并且从开采再到发酵,然后装船运到内陆,一石四百贯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这就是国与民之间的中庸,一旦推广起来,会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给百姓更多的活路。否则王巨现在可不想推出这种物事。

  不过这一年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无偿地交给一些正派的主户,让他们试行使用。

  鸟粪是小事,关健贵重货物一起走私掉了,并且以王巨现在手中的力量,官府想查都查不到。无疑内库等于一下子少掉近七百万贯收入。内库官员立即向赵顼禀报。

  赵顼也傻了。

  七百万贯,一个榷盐才有多少净收入?

  他立即下诏让市舶司的官员询问,各个船上的主管回答简单,海外资源同样有限,前几年支持朝廷用兵,大肆开采,现在必须要保护了。

  这无疑是推脱之词。

  但是怎么查?

  最少得查到,查不到如何处理?

  赵顼这才想到了王巨那句话,朝廷贪得无厌,并且许多人弹劾指责,海商们不满了,反正做良民也没有落得好处,那么何必做良民?

  有大臣建议得派官员去海外管理了。

  管理就能堵住走私?或者说,如何管理?就象未来的云南路,大伙都不愿去,况且是海外。

  不过那是几个月的事,眼下大理之战才是大家最关注的……

  第六百九十二章 声东击西计

  高升泰匆匆回去。

  孙权肯定不会听从汉献帝的命令,当然他也不会听段正明的命令。

  不过王巨手中有了段氏兄弟,必然是一个大大的麻烦。

  回到善阐城,他将情况逐一禀报。

  高智升也是色变,他想了良久,喊来一名手下,说道:“派使将情况通知杨义贞。”

  “还说什么?”那名手下问。

  “还说什么……”高智升茫茫然毫无头绪,过了半天才说道:“对他讲明,如果他不同意联手合作,或者提出太过份的要求,我只好投奔宋朝。”

  “喏。”那名手下骑马离开。

  “父亲,其实投奔宋朝是一个好出路。”

  “你怎会有此想法!”高智升喝道。

  高升泰有这个想法,是高家现在情况真的很不好,东有王巨主力军队,西又有杨义贞的庞大兵力,随着和斌燕达两路兵马夹击,高家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而且随着家园被王巨攻占,田宅等产业一一瓜分,各部联军头领人心惶惶,战意低落。

  高家现在形势到了万分危急之时,至于统治大理,已经是一个痴想了,因此投奔宋朝,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泰儿,我问你,为何这小子要均分田地?”

  “便于治理。”

  “如果不均分田地,用兵会不会更容易一点?”

  其实王巨均分田地,大多数人认为是这一个很危险的趋向,不过还有极少数一部分人认可的。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便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均分了田地,结果那片地区成了宋朝兼并情况最轻的地区。兼并轻。相对而言,百姓也就能安居乐业了。所以李觏与张载等人提出了古井田制,实际就是想变相地均分田地。这是痴人说梦。在内地那是不可能实现了。

  就是在南方,王巨不停地用兵。也不能让所有地区都实行均田制,只能说勉强让五分之二地区实施了这个政策,就这样,已经让王巨费了九龙二虎之力。如自杞州,王巨用了那么多心思,一心想打造一个典型,示范,先后两次大规模的用兵。也不过三分之二地区勉强实施了均分耕地。

  而且这样做,无疑确实是增加了用兵难度。

  但不这样做,这些地区以后还是不能很好的直接治理。不能很好的治理,继续羁縻,何必费那么大心思?

  高升泰忽然醒悟过来:“父亲,他从一开始就想图谋我们大理,甚至早几年前就想图谋大理了,不然不会用兵自杞地区。”

  “就是啊,可惜我也才刚刚醒悟。”

  “那为什么不能投靠宋朝?”

  “投靠宋朝可以,但将我们。以及我们重要的族人亲戚,一起送到宋朝的开封软禁起来,你愿不愿意?”

  “这个肯定不行。”

  “不行就只有死路一条。无论是我家,还是杨义贞家,重要的成员,此子会全部杀掉,不然他如何让宋朝以后顺利治理这一地区。”

  “那他为何收留段氏兄弟?”

  “段家除了段氏兄弟,还有其他人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