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422)

  这是王安礼对王巨,甚至对他兄弟王安石产生排斥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害死人的尊尊,王安石变法,王巨多次呼唤祖宗家法齐人,苗头都隐隐地都对着豪强。

  但士大夫则是利益即得者,再加上古今以来形成的尊卑有序,如何不排斥之?

  “那与郑侠有何区别?”

  “郑侠非是反对打击豪强兼并,也非是反对强国强军,他反对的是变法对普通百姓产生的伤害。也就是说,郑侠慈怜的是贫困百姓。当然,他智力跟不上,被人利用了,那场大旱灾,就是没有变法,还不是饿殍遍野?甚至说没有变法,说不定国家因为财政紧张,又象官家即位之初那样,拨不出钱粮赈济灾民。如果是这样,指不准就会有许多饥民暴乱了。是不错,有一些饥民确实是因为变法后,各个胥吏敛财导致的,可终是局部。郑侠将这个局部看成了整体。”

  “官人是说郑侠虽然思考错误,可心地确实不错的……?”

  “中的,王安礼恰恰相反,他想的是尊尊,想的是士大夫与权贵的利益,两人虽是反对变法,可立场正好相反。智慧上,王安礼也比郑侠更高超,更受主体权贵的欢迎。”

  当然,这种想法事实是更加错误。

  若是按照宋仁宗后期局面发展下去,宋朝就会象明朝那样两头小,中间大,国家经济紧张,平民百姓穷困,豪强们则是超级富裕。

  那么没有外部入侵,宋朝也不会长久。

  其实也不用说明朝了,前朝还不是一样有例可鉴,如东汉,岂止是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张角起义为何能造成那么大的破坏,主要原因还不是因为这个豪强兼并,百姓活不下去了!

  但有几个士大夫会想得那么长远?

  只要我今生富贵就行了,那管得了我死后洪水滔天?

  “彻底的齐人?”

  “琼娘,你也说错了,不要说以前,就是以后,那怕过一万年,十万年,也不可能做到彻底的齐人。只能说让上层的人,尽量做出一些兼让。尽量减少兼并,多给下面的贫困百姓一条活路,那么这个朝代就可以长久了。”

  王巨就解释到了这一步,再说下去。太复杂太超前了。

  不过琼娘也听明白了,虽然郑侠智慧上不及王安礼,但在逼格上,则胜过了王安礼。

  如果站在国家角度,需要的人是郑侠。而非是王安礼,至少郑侠能真正起到一个督促作用,王安礼这些人则是彻底的破坏,要命的是这些人本身还能以为自己也是在为国家好,而王巨则是真正的国贼奸臣,国家破坏者,将宋朝带向灭亡的引导者……一旦产生这种想法,两者必是势不两立了。

  “不过这些手段还是跟官人学的。”

  琼娘指的是评书,首次大规模地利用评书引导舆论走向的是王巨。

  “没有说唱本子,他们也有手段将我丑化。”

  夫妻二人正说着话。外面侍卫说道:“少保,李大夫来了。”

  “让他进来。”

  李大夫走了进来,王巨客气地亲自替李大替沏茶。

  李大夫搭了搭脉博说道:“王公,小娘子的病情无妨了,将养一些时日就会全愈。”

  “劳烦李大夫了。”王巨说着,亲自端过茶水。

  “不敢,王公太客气了。”李大夫呷了一口茶又说:“王公,小的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请说。”

  “少保,当年侬智高生死不明,为何巴蜀听闻后一日三惊?”

  “请李大夫透彻一下。”

  “少保可听说过四十万人齐解甲这一句诗?”

  “花蕊夫人写的。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妃子才貌双全,但作为普通巴蜀百姓,四十万人齐解甲,则是巴蜀之幸。大宋之幸。”

  蜀奸啊……王巨心想。

  “其实巴蜀并没有四十万人齐解甲,所以才发生了三场大动乱(全师雄起义、王小波起义、王均造反),以至那几十年无数巴蜀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死亡。狄将军平灭侬智高时,许多经历了这三场动乱的老人还活着,记忆犹新。在唐朝时。南昭又对巴蜀产生过重大伤害。故此,当时听闻侬智高没有死,而是成功逃到大理。巴蜀许多老人以为侬智高会带领大理军队北上,这才一日三惊。其实这几十年证明,天下一统,对巴蜀是大幸也,至少换来了前所未来的太平时光。”

  巴蜀太平,非是象他所说的那么简单。

  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夫,能想到此节,已经是不简单了。

  “但还有一个原因,为何大家不是那么排斥,主要是大伙是同一种族,换成交趾则是两样。”

  他这句话多少有些巴结的味道,可王巨未说话,继续听他说下去。

  “王公,然而普通百姓,哪里有这个眼光。所以小的以为贵小娘子康体无所妨碍,当速离成都……”

  “你不相信本官是一个屠夫?”

  “能让整个庆州百姓上万民书的岂能是一个屠夫?就是屠夫,那也是交趾的屠夫,与大宋百姓有何关系?”李大夫说完就离开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