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431)

  今天赵顼悖然大怒之下,终于将老王第二句话翻将出来。老王说的很含蓄,结伙成派,实际就是结党!

  当然,老王说这句话有两层用意,一是劝说赵顼,二是向赵顼表功,俺们也没有结伙成派,属于孤臣一类的,所以皇上,你得放心用俺……

  老王知道这幕后,可其他大臣那个知道?

  赵顼这么一说,那就太诛心了。

  虽然现在朝争要相对变得温和一点,可有几个大臣没有站队?

  并且许多人也不相信安焘之言。

  就说依政县的案子吧,实际与陈世孺之妻杀母案一样,还用得着查吗,一看奏表就清楚了。

  赵顼坚持让王巨担任参知政事,让某些人很不快活,于是派人暗中写下说唱本子,再四处传扬,最后让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形成一种大势,然后一举弹劾,王巨必然会黯然离开朝堂。

  谁曾想王巨绕道邛州,正好听到这个说唱,又看到几名胥吏的贪婪,偏偏那个受害的李老汉儿子是战死在沙场上的,抚恤不公正,三件事撞在一起,因此让王巨含怒诱惑胥吏,最后出手杀人。

  王巨这种动不动拨刀子杀人,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做派,让许多士大夫不喜之。

  不过归根到底,是有人出手在先的。

  酿成大案子了,皇上派皇城司的人四处盘查了,就不能再用说唱本丑化王巨了,那么弄不好真有人买通山匪,刺杀王巨,一劳永逸解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还有案发的地点。

  原来洛阳太守是赵顼最早的老师王陶,这个人与王巨没什么恩怨,甚至恰恰相反,他对王巨一直很欣赏。

  不过秋祭过后,朝廷诏令,以河东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潞国公文彦博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依前河东节度使、判河南府。

  文彦博的官职还不止这些,如果一一写出来,足足有十几个,但这些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以及几个节度使别当真,当然,这些官职也有许多好处的,首先是薪酬,这么多顶级官职叠加在一起,让文彦博的薪酬达到让后人跪地叹服的高度,另外它们也是一个荣誉之职。但真正行使实权的只有一个,判河南府,也就是洛阳太守。

  以文彦博的力量,手中又有了实权,想在洛阳搞一些小动作简直太容易了。

  并且文彦博也有动机,不提什么党争吧,就说他与王巨的恩怨,那简直可以说是一把血泪难书了。

  所以现在大家都感到真相扑朔迷离,就在这时,他们听到赵顼又说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话:“李定,杨遂,你们二人带三将官员前去崤山,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山匪一一捉拿归案。”

  杨遂是殿前副指使,李定是御史中丞,御史台也掌管大案要案的,因此这二人前去洛阳捉拿山匪绝对没有问题。

  但真没有问题?

  首先杨遂,他是武将,王巨在武将心中地位可想而知的。

  这也不要紧,关健是李定。

  李定也不要紧,关健洛阳不止文彦博,还有好大一群人,富弼、司马光、王拱辰、楚建中、刘几……

  想一想一个乌台诗案,牵连了多少人吧。况且这个行刺宰相案!

  第七百一十一章 两个半

  冯京迟疑了一下说:“陛下,三将官兵,有点兴师动众……”

  宋朝采纳蔡挺建议,执行了将兵法,将全国五十多万禁兵划成近两百将,每将官兵兵力数量几乎接近了三千人。三将官兵就是近一万人,似乎是有些兴师动众。

  杨遂说:“陛下,崤山地形复杂,西接华山秦岭,东连西京大河,河北是茫茫太行,南面又有熊耳伏牛大山。凶匪案后,必然逃窜,仅是当地保甲衙役封拦道路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官兵配合。臣想将这些凶匪全部捉拿归案,仅是三将官兵是不够的。”

  朝争的啥,与杨遂无关。

  但不管你们心中是什么想法,这些凶匪得要抓住吧?

  想要抓住这些凶匪,不但是要封锁各条道路,还要进山搜索。想一想崤山多大范围吧,而且还未必是来自崤山的,说不定是熊耳山,伏牛山地区的山匪。

  这样一算,三将官兵兵力多不多?

  “我说的并不是三将官兵……”冯京心中郁闷地想,可他却无言以对。

  李定与杨遂带着三将官兵前去洛阳,李定坐镇洛阳城,杨遂进山搜捕。

  京城里也迅速传扬开来……

  诸人的议论不是两种猜测,而是三种。

  有可能是王巨的苦肉计,不管王巨有功有过,确实是一个不好惹的主。

  但避不过就是老王说的那句话,刀箭无眼,连对手是谁都弄不清楚,犯得着用自己性命去开玩笑吗?

  第二种猜测便是文彦博可能是真凶,有这个力量,有动机,但老文能强悍如此?况且老文再争,也未必能真正重新上位。

  并且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听说文彦博在洛阳听到这个案子后,咆哮如雷。大骂王巨卑鄙无耻,还未等朝廷诏令下达,就自己儿发动西京的力量,开始搜捕这群山匪。又于道路两侧察看可疑行人。短短几天内,便抓了好几十人关押在洛阳城中大牢,日夜审问。

  因此这也不大象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