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445)

  “陛下,所谓的瘴疠,并不是我朝传言的那么邪乎,分为三种,一种是蚊子引发的恶性传染疟疾,一种是饮食不卫生导致的恶疾,还有一种便是久无人烟,又聚集了大量腐积物,于是在空气里有大量有毒气体,人冒然进去后中毒身亡。其实只要陆续开发,提高医疗条件,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就象现在的扬州地区,乃是我朝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在上古时候,因为多湖沼,气候湿热,成了大禹九州里的最下州。”

  “朕听闻一年有许多百姓因为疟疾而死。”

  “是有之,但陛下,中原各州一年因病而故的百姓难道还少吗?特别是陕西路与河东路,因为西夏不停地入侵,百姓必须承担着大量兵役力役,又有多少百姓因此而英年早逝?陛下,还记得郑侠?”

  “记得。”

  “他说因为变法导致了大量流民,然而那场大灾,就是没有变法,难道没有流民,相反的,如果不是变法,朝廷拿不出钱粮赈灾,那样的特大灾害,说不定整个北方与东南地区就会盗贼四起了。是有一些灾民因为胥吏过份敛财导致的,可那只是一小部分,不能以这一小部分代替整个国家。当真一叶就能知秋了?陛下,想要看黄叶,臣在春天里能找到黄叶,在夏天里也能找到黄叶……”

  “正是,正是,”这句说到赵顼心坎里,听后大乐。

  其实这一问也有背景的,有许多大臣将南方妖魔化,说害苦了那些移民。

  但王巨就是不说,问题也不大,若是原来,迁徙过去了也就迁移过去了,几乎与中原完全封闭起来,但邮驿改革后,普通百姓也能出几个小钱,将书信送到故乡的亲人手中。当然,有一些百姓遭遇到了不幸,但大多数百姓还是比较满意的。要知道冒然前去南方的百姓,有几个百姓是能过得下去的,都是走投无路的百姓。但在南方,有那么多充足的耕地,也意味着有了一条出路,难道还不满意吗?

  甚至这一年的秋天,又有少数百姓自发地往南方迁徙。

  赵顼又与王巨说了一会,起身回宫。

  不久朝堂就传出新的说法,行刺王巨的人乃是西夏人。

  消息传到西夏,梁氏兄妹差一点气得喷血。

  但这案子也就结束了,王巨前往中书当职时,朝廷也下诏让李定与杨遂带着官兵返回京城。

  ……

  “中书啊。”王巨站在中书省门口,喃喃一声。

  如果不是这个参知政事,那来那么多事?

  王珪说道:“子安,你能来到中书,中书无疑是如虎添翼哪。”

  “还要谢过王公。”

  “这是某的职责(指宰相必须朝廷推荐任用真正的人才)。”

  “不过我初来乍到,什么都不熟悉,还要王公提携。”

  两人客套一番,踏入中书。

  老王先带着王巨到处转,中书有很多机构的,什么机构负责什么,还有这些机构的主要官员,都要向王巨介绍的。

  到了户房时,老王继续介绍着,然而王巨却看着一个人愣住神……一个对宋朝影响巨大的人。

  宋朝各个书法家有三个人被严重丑化低估,其中也包括这个人。

  第七百一十七章 拯救

  中书省是宋朝的权利中枢,因此机构庞大,包括舍人院、起居院、差遣院、考课院、审官院、审刑院、礼仪院、官告院、通进司、银台司等等各个部门。

  比如对王巨很排斥的安焘所在部门审刑院,就属于中书的直系下属机构。

  除了这些下属机构外,本身还有着许多相关的部门,早先分成吏、户、兵礼、刑、工、主事、班薄、制敕库八房,后来又简化成孔目、吏、户、兵礼、刑五房,总称制敕院,后来又添加了生事房、勾销房,后面两房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前面五房,因此又称为中书五房。

  五房又置有公事、堂后官、主事、录事、主书、守当官等下属,原先多是由曹吏担任,又称为堂前官、堂后官,配合中书宰相的。

  到了熙宁时,经王安石提议,各房置设了检正官,由正规官员代替了曹吏。

  比如眼前的这个人,官职就是检正中书户房公事,还有三司使李承之早先就担任过检正中书刑房公事,又称为都检正。

  官职大约与三司各司判官相当,为五品官,官级不算太高,薪酬也不是很厚,但因为这个部门负责着各地文书与中书宰相下达的承上启下之作用,因此十分重要,也因为文官取代了曹吏,各个都检正也有机会与宰相一起参与到国家决策当中。

  因此官职不高,但实权很大。

  韩绛曾叹道,都检正虽不奏事,但与执政无异。

  吕惠卿正是担任着都检正官职后,迅速提为宰相的。

  可能这个人眼下还不大起眼,但王巨可知道他的厉害。不仅如此,他还是宋朝有名的书法家。

  宋朝有三个书法家被低估,最屈的就是宋高宗赵构。其次是秦桧,然后就到了这个人。蔡京!

  后人说宋朝四大书法家苏米蔡黄,这个蔡是蔡襄,这说法是错误的,蔡京书法是不错,但缺少新意,仍是唐朝的妩媚姿态。其实真正的蔡,是蔡京的书法!

  蔡京不解,小心地说:“见过王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