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541)

  他跨了一步,脚又挪了回来。

  蒋之奇硬着头皮答道:“近五万人。”

  “有多少民夫?”

  “两万余人。”

  “有多少兵士?”

  “两万余人。”

  “有多少西夏的战俘?”

  “五千人。”

  “这么多人,而且如此混乱,民夫,衙役,保捷军,厢兵,敌寇的战俘。几名胥吏居然还敢克扣,如果不及时处理,引起了乱子,谁来负责,是你,还是朕?到时候你是不是要将王巨推下油锅?”

  “不过陛下,即便如此,也要先问罪,再交由知州判决,然后秋后弃市……”

  “然后好官吏勾结,互相求情,慈悲为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不是?”

  “不是啊。”

  “好,朕再问你,蒋之奇,你是朝廷的言臣,其他地方朕不知,但叶清臣修浚郑白渠时,得良田六千顷,为何各县田册上只有两千一百余顷?整个新渠几名修渠大臣目测现有各种良莠耕地近两万顷,为何各县田册上只有八千余顷。”

  “这个臣不知。”

  “你如此关心郑白渠,连那边捐十石粟换一亩田都听说了,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知道,那么朕再问你,你关心的是什么?”

  赵顼差一点就吼出来了,难道你关心的就是如何坑害王巨吗?

  但他是皇帝,得要有涵养,实际没有吼出来也等于吼出来了。

  他努力地平静着怒气,徐徐说道:“关于斩杀六名胥事的事,王卿已经在奏子上写明了,当时情况很乱,这六名胥吏不但自己贪墨,还拉了许多队头下水,并且胆子越来越大,不用重典,一旦蔓延开来,整个渠工都能出大事情。因此用军法处执。实际参与的有五十多人,王巨只斩了六人。朕也与几个相公商议过这件事,皆表示认可。”

  确实,按照制度,王巨这么干肯定错了。

  可站在整个工地角度分析,也没有做错。自古以来,因为这些个大型施工,导致了多少次起义发生?

  前面的数不胜数,后面的会继续来。

  “你是言臣,于其关心一个为朕,为大宋奔波效劳的有功臣子,为何不关心一下郑白渠那么田哪儿去了,天下那么多田哪儿去了。如今大宋那么多弊病,朕寝食不安,一想到这些弊病,茶饭不思。为何你不能替朕分忧?或者说王巨背后没有人支持,不怕得罪他!”

  这才是真正的赵顼。

  城府还不够深哪。

  然而蒋之奇悲催了,站在哪里,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侯可担心,但为什么王巨不担心?

  不是王巨背后没人支持,有人支持,很强大很强大后台,并且这个后台还不能算是赵顼,而是另外一个人,韩琦!

  第三百一十四章 锦袍

  “彭公,刚才为何不助我?”蒋之奇走出来,急了。

  “颍叔,不是某不助你,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

  “我看出来了,陛下庇护那小子。”

  “不是陛下庇护那小子,是韩公庇护郑白渠。”

  “彭公,能不能说详细一点?”蒋之奇有点糊涂,据他所知,王巨与韩琦谈不上什么恩怨爱仇,但王巨绝对不是韩琦的人。

  “先帝登基数载,一半时光困于灾害,一半时光又困于濮仪之争,群臣无心管理国政,导致财政空虚。韩公有失也。陛下登基察觉,能否高兴?因此郑白渠便是韩公的救命药。”

  这个蒋之奇能理解。

  郑白渠就是韩琦发动的,如果成功了,不是救命药,但能让他缓和一下,多少也有了一些政绩。

  “那小子奏子先到中书,中书递给陛下,陛下再召韩公,韩公如何说?”

  这真让彭思永说对了。

  接到奏折后,赵顼将韩琦召来询问,韩琦也做了一些解释。简单的一个比喻,陕西路面积有多大?宋朝建国后乃是宋朝最好的地区。但现在还不及福建路人口多。困于西夏,百姓生活艰难。

  本来各种劳役兵役差役多如牛毛,现在将这么多百姓抽出来修渠。但这几名胥吏不但贪肉,还贪粮食,连饭都吃不饱,如果有人登高一呼,以现在郑白渠那种乱,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时用重典是对的。

  赵顼点了点头。

  而且不就杀了几个蛀虫吗,这些蛀虫杀得越多越好。

  并且王巨也交待了那个换田的内幕。对此韩琦不表态的。因为弄不好就是天大的麻烦。但也不能反对。隐田事小,渠还没有修呢,田占完了,如何了得。

  所以蒋之奇弹劾根本就不会起作用。

  “我不明白,现在陛下不是对韩公反……”

  “三白渠上意见是一致的,看来我们都错了,三白渠只要在修,不要说杀了六人。就是杀了六十人,估计弹劾都不会起作用。”

  “然而现在我……”蒋之奇苦逼地皱着脸。

  现在很好了,他整个都掉到坑里了,估计马上所有京官都知道陛下对自己不喜。

  “再等等机会。”

  机会便来了。

  欧阳修第一个妻子乃是名臣胥偃的女儿,但胥氏在十七岁生产时,可能因为早产之故,染病而去,留下的孩子也因为不健康五年后去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