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691)

  司马光说南方人矫黠。

  也不能说没有道理,特别是福建路百姓,为了活路,那真是想尽了办法,例如航海,例如荔枝干,例如迁民,未来那个宝岛八成汉人就是福建百姓的后裔,还例如倭寇……

  好的坏的一起有了。

  但透过这些好的坏的,背后就这个狡黠。还是王巨那个话,它本身无好坏之分,诱之正则正,若是明朝不禁海,或者说只禁官海,象宋朝那样不禁私海,有没有倭寇之害发生?同样也是矫枉过正了。

  但诱之正呢?例如开发两广,或者以后让他们带头向海外大规模迁徙呢?虽然不指望大家以后还是一个国家吧,但周边全是汉人,当真面对鬼佬时,不帮助汉人,反而去帮助鬼佬?那个太远了,只能说替庞大人口压力寻找一个出路。实际不用多,王巨到了五十岁时,人口可能就膨胀到了一千八百万户。

  不管怎么说,宋朝的内治,确实是一个奇迹。

  如果能提前将对面的几个杂粮弄过来,并且将一些弊病矫正,又不往外海迁民,王巨甚至能怀疑四十年后,宋朝人口就能膨胀到两千五万户!

  若是象二叔这样玩,能膨胀到五千万户!

  当然,若真到了五千万户,那会出大事的,那怕有了杂粮都会出大事。那时不是人吃地,而是人吃人!

  “原来什么?”

  “吉甫兄,没什么,继续说。”

  大伯上茶,端来一些果子。

  章惇挥挥手,让大伯退下,问:“子安,有何教我?”

  主要这件事他也是道听途说,觉得可行,但不是很清楚,然而迫于季节需要,那边已开始执行了,章惇想功劳,怕差错,因此听到王巨进京后,立即伙同吕惠卿来拜见王巨,没承想王巨在宫中呆了那么长时间。当然,时间呆得越长,两人心中越是尊敬。能在宫中与皇上交谈这么长时间的,整个大宋没有十个大臣享受这个待遇!

  “我有什么好教的?我写的那份奏子,子厚兄可看到了?”

  “没有,”章惇摇了摇头,他现在还不是平梅山蛮南北江的大英雄,那有资格看到王巨的奏章?

  “难道朝廷没有发诏书?”

  “什么诏书?”

  “诏岭南官员开垦围田时一定注意不得影响河道畅通,不得占用蓄水湖泊,官员与将领不得募私兵私民种植木棉。”

  “这个诏书下达了。”

  “那么只要注意一件事就行了。”王巨说道。

  第三百八十三章 王八之气

  “什么事?”章惇问。

  “移民,能骗能哄能劝,但不能强迁。民间有语,好心能办成坏事,一旦强迁,百姓抵触,必然会引起不好的纠纷。最著名的就是唐朝,因为战乱很久,山东(崤山太行山以东)人烟荒芜,以至魏征用此劝阻唐太宗勿得封禅,以免胡人看到后,产生觊觎之心。但随着关中人烟密集,朝廷屡次劝说百姓迁于宽乡,百姓不愿意,朝廷也无奈。直到武后迁都洛阳,河南之地,人烟始密。三司置木棉司,胃口大,种植面积广,需要的百姓多。若是急于求成,强迁百姓,那就不好了。”

  “我记下了。”

  实际真的很重要,看赵顼动态,王安石感觉对赵顼洗脑洗得差不多了,要动手变法了。

  一旦变法开始,天下汹汹,保守派大臣会用放大镜看的,实际变法中也有许多骚动少,见效快,触犯权贵利益不大的,如仓法,如坊场河渡,如度僧牒,也让保守派大臣一一攻击。

  比如这个度僧牒,宋朝当真需要几百万大和尚吗?

  非要死了心做和尚,拿钱来买僧牒吧。

  那么和尚数量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这对国家不是好事吗?梁武帝之害难道看不到吗?同样被攻击了。

  一旦迁民出现问题,到时候也会面临到密集的攻击。

  在放大镜下寻找,总会找到缺点的,但不能让放大镜找到严重的缺点。

  “如果还有什么注意的,就是瘴疠,毒气的什么,我真不大清楚,不过就是有。它也是物产生的,开垦出来,太阳暴晒。也就没有了。但有两条要注意,最好让百姓不要披星戴月的劳动。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因为多数瘴疠不是瘴疠,而是蚊子传播的疟疾。此外百姓的村庄同样规模要小,不得超过二十户,百姓越少,越不易传播。最后就是不得喝生水,在陌生的河里洗澡。内藏库已走在前面了,他们应当做得不错。去年没有发生一起瘴疠与疟疾的情况。三司可以派人学习观摩。能做到这些,那就完美了。至少耕地,两广有无数耕地,至少在这二十年内根本不用发愁缺少耕地。将福建路百姓一起迁徙过去,都不会发愁耕地。”

  “谢过子安了。”

  “都是替国家做事,何必谈谢。”

  “程师孟如何?”

  “程师孟。”

  “是这样的,朝廷将程师孟迁回三司担任度支使,现在开发两广,又将程师孟调往广南担任广南东路转运使。”

  “如此,木棉司更不用担心。”王巨说道。

  此人在经济上不及薛向。但在民生与水利、治理地方上,在现在宋朝所有大臣中能排进前三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