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763)

  实际神臂弓就是神臂弩,但赵顼不大清楚,他赐命为弓,谁敢说它不是弓?

  “那个李宏呢?”

  “咱家给了他一百两银子。”

  “他是哪里人?”

  “似乎是陕西那边的人吧。”

  “劳烦张都知,再去将这个李宏带来。”

  “他只是一个小民。”

  “张都知,此弓出现,你功劳非同小可,”王巨老实地说道。后人瞎说一气,说什么李定带来了神臂弓,西夏哪里有什么神臂弓。但没有李定带来的真正偏架弩技术,即便张若水再聪明,也发明不了神臂弓。事实神臂弓出来后,一直成为西夏大患,但西夏也没有捞到它的技术。道理与火药一样,有了火药,渐渐有了先进的热武器,但不能说这些热武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才有了王巨下面的话:“不过这个偏架弩技术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王检详说得对,若是无它,咱家就不会得到灵感。”

  “但你得到的可能是真正偏架弩技术,我说的意思你懂吗?”

  “王检……咱家懂了,”张若水猛然醒悟。

  宋朝有宋朝的技术,西夏也有西夏的技术,比如西夏弩,就是这个偏架弩,比如冷锻铠,比如夏国剑。

  在战场上宋朝得到许多西夏的器甲,然而怎么造的,宋朝一直没有弄清楚。

  这个李宏懂得偏架弩技术,那么可能不是陕西人,而是西夏人,而且是西夏这些器甲制造中一个重要的人物,那么他还能带来其他的一些技术,再用这个技术与宋朝技术糅合,说不定又能制造出更多的利器。

  张若水与王评出宫找这个李宏,或者李定。

  “卿……”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他想不到,张若水想不到,王巨一看到此弓就想到了?赵顼同样也无语了。

  王巨道:“大宋能不能宏扬光大,一扫之前的颓废局面,器甲也是关健。陛下,不如置一军器监吧。”

  说到这里他灵机一动道:“不如再让臣知这个军器监吧。”

  宋初武器生产归作坊使掌管,后来划到三司盐铁司胄案部。直到庆历战争时,受到西夏人刺激,于是置了军器司,杨偕、姚仲孙、李用和、曹琮等文武重臣外戚共同掌管,下面还有盐铁副使林潍、盐铁判官方偕、入内副都知岑守素等官员与太监。不过这是临时机构,后来又取缔了。

  但变来变去,它都是胄案部下的一个部门。

  然而不能小看了这个部门,人数不可少,有弓弩造箭院、广备攻城作、军器所、斩马刀局、万全指挥、火药作等机构,仅是弓箭院就有一万多名工匠!

  此外还有各地方作院,但那些作院,却是地方官员与胄案共同管理的,反正权限不清,乃是宋朝的一大特色。

  然后就是兵器的贮藏,这又归内库掌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粗制滥造的器甲?正是这种不清不楚的混乱机构与权限造成的结果。

  另外就是各大分部门,虽属于胄案,但胄案所做的仅是一个领管,下属各部门却多是太监与权贵子弟兼任。

  若真是太监还好一点,宋朝的太监可以说是历朝历代表现最好的太监群体,有懂水利的,有懂军事的,有懂经营的,就象内藏库,为什么一直在盈利,固然是它的特殊性,也有一部分是多年各个掌管内藏库太监经营的不错的原因。

  然而现在又混杂了大量权贵子弟,在里面滥竽充数,一下子败坏了。

  所以王巨提议,将这些作院一起集中起来,单独置司,不管归于那一个部门,然而从生产到贮藏一起集中到一个部司,地方的暂时不管,只管京城的。

  集中到一个部司后,王巨再去细细观察,先看工匠的待遇,首先必须让工匠一家人得以温饱,连家人都养不活了,如何有心思替国家打造器甲?然后再看其工作量,工匠的任务不能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比如一天能打一把提刀,上面下来任务,必须打造两把,那提刀打出来后,如何能合格?

  这是朝廷所给,但所给必须有所求。王巨观察好后,适度提高底层工匠待遇,减少工作量,再下诏书,于器甲上凿印,不仅写上工匠姓名,还要写上监造官吏姓名,生产日期,那一个环节失误了,就要依法追办那一个官吏或工匠。再到保管,保管官吏验收,不合格者有权不收,但收下了,就是保管官吏之过。

  这样可能会增加朝廷一部分开支,但不合格的器甲将会大幅度下降。

  赵顼听着王巨讲完了,拧眉思考。

  “陛下,为什么变法,变法不仅是敛财。”

  王巨直接将变法与敛财联系在一起了,让赵顼啼笑皆非。

  “陛下,它最终目标是富民强国,陛下所以变法也,不能舍本求末,末是敛财,强国才是本,器甲精了,也强国之本。”

  “但以前兼管军器生产的多是内侍……”

  “庆历时置军器司,杨偕是枢密直学士,姚仲孙是三司使兼龙图阁直学士,曹琮是马军副都指挥使,李用和是国舅兼殿前副指挥使,随便那一人都远胜过了臣。”

  赵顼听出来了,反正王巨是铁了心想办法从条例司抽身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