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定居唐朝_半堕落的恶魔【完结】(205)

  是秦王来上朝了!

  秦王奇道:“幼阳何以如此?”

  薛朗无奈道:“今天日朝要在宣政殿,下官不认识路。”

  竟然是这样的原因!

  秦王一点都不玩转含蓄,直接仰头大笑,笑得薛朗的脸色更加的可怜,笑完了才解惑道:“幼阳不认识路,可让禁卫带路,进了宫内自有内侍引领,何必在此呆立!”

  卧槽!

  这个要怎么解释?薛朗干巴巴的道:“下官在异国时的警卫,站岗的时候必须保持仪容仪态,不准说话的,我以为大唐的也一样规矩,所以不好请问。”

  秦王道:“幼阳成长的异国真真有趣,竟然还有这等规定?来日闲暇时倒要向幼阳细细打听,现在嘛,幼阳且与我一起上朝去罢。”

  薛朗:“……”

  好想跟秦王友尽怎么办?话说,他跟秦王算朋友了吗?

  ------------

  第166章 宣政殿朝议

  迷路的薛朗被秦王解救后,顺利到达宣政殿。刚到含元殿门口,还未到宣政殿,秦王突然停住脚步,道:“幼阳只需顺着阶梯进去,从日华门或是月华门走皆可,进去就是宣政门,宣政殿即在那里,如若还是找不到,可让内侍带你去。”

  薛朗奇怪道:“大王难道今日不上朝吗?”

  秦王道:“我身为尚书令,自是要去的。只是,如若让人看到幼阳与我一同上朝,只怕又给幼阳招惹是非。”

  原来是为这个!

  薛朗道:“下官以为大王多虑了。要说怕被人看见,从下马桥下官就与大王一道走,这一路走来,看到的人多了去了,哪里至于都快到了才分道扬镳?这不是做贼心虚吗?”

  这词用的,秦王殿下直接咳起来。薛朗还没反应过来,还劝秦王道:“下官与秦王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过是凑巧,何必遮遮掩掩,反而惹人相疑!还是一块儿进去,坦坦荡荡的好!”

  秦王点头,赞赏的看薛朗一眼,道:“幼阳言之有理,今日,我就与幼阳一道去宣政殿。幼阳,请。”

  薛朗拱手:“多谢大王,大王,请!”

  两人一起进宣政殿。

  上朝的时间已差不多,殿中大臣已来得差不多了。没过一会儿,太子、齐王也来了,太子、齐王刚到,就有小黄门在外宣道:“圣人到!”

  圣人李渊踱着方步进来,坐到御座上,底下群臣一起行礼:“见过圣人。”

  “众卿家平身,免礼,坐吧。”

  众臣在自己位子上跪坐下来。刚坐下,圣人就让小黄门拿起一封疏奏,让小黄门宣读——

  薛朗看那封疏奏有些眼熟,想到圣人说朝议时讨论他的疏奏,心头涌起不好的预感!再听小黄门宣读的开头——

  果然是他的疏奏!

  好吧,反正不会文言文写作这个问题,迟早会暴露。所谓早死早超生,所谓破罐子破摔,总之,爱咋咋地,反正他就是不会写,现在暴露了,以后呈送疏奏,也就不用怕被三省的人嫌弃了。

  小黄门把薛朗的疏奏念了一遍,薛朗偷偷看满朝文武的脸色,倒也没人笑话他……哦,除了齐王殿下。齐王殿下嘲弄的看了他一眼,倒是忍住了性子,没当场讥讽薛朗没学问。

  对于小屁孩儿的嘲弄,薛朗根本没放在心上——

  是的,看胡须比中年人还茂盛的齐王殿下李元吉,其实还是个年未弱冠的少年。在薛朗的眼里,可不就是小屁孩儿么?虽然人家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爹了,但也不耽误薛朗把人看成小屁孩儿就是。

  在小黄门念完疏奏后,李渊道:“这就是薛卿对于如何推广红薯之计划和建议之措施,诸位卿家且议一议。”

  在薛朗的疏奏中,主要写的就是红薯的推广计划及措施。没经过加工的红薯,至多只能保存一年,这还是气候寒冷,建有地窖的地方,如果是在温暖的南方,要把红薯保存一年是很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南北差异的问题,薛朗提出的办法就是深加工,加工成粉条。之后,只要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别说一年,就是保存两三年也没问题。

  但是,要加工成粉条,就要牵扯到一个加工方法的问题。如何把这个方法推广开,可以说直接涉及到红薯推广的成败。

  裴寂问道:“敢问薛郡公,这粉条,多少斤红薯可制成一斤粉条?”

  薛朗道:“约五斤左右。”

  萧瑀道:“如此看来,耗费并不算多。”

  薛朗道:“红薯的高产就注定红薯的价格自然比不上米粮,更不用提和面粉相比。与米粮相比,我把红薯定位为渡荒物资。就如大豆、黄豆一类的粗粮等同。如此高产的作物,加工一下,更易于保存,想来为了保存粮食,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出粉条。”

  众人颔首,薛朗继续道:“论起推广,无论什么手段都比不上国家的支持来的迅速、有力。所谓上有所行,下必效之。只要措施得当,稳妥推进,要把红薯推广开,其实不难,速度也不会慢,怕的反而是加工条件没跟上,让红薯的产量平白浪费、空置。所以,臣才建议让各地官署筹建加工粉条的作坊,收取加工费,以维持开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