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_[英] 尤金·罗根【完结】(38)

  在确保印度穆斯林对其效忠后,英国开始动员印度士兵参战。印度积极响应英王乔治五世的号召,志愿军人数比其他殖民地参军人数的总和还要多。1914年至1919年底,约有95万印度人应征入伍,另有45万非战斗人员,共计达140万印度人以士兵、工人、医务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的身份赴国外参加战争。几乎每条战线都能看到印度士兵的身影,仅在西线就超过13万人。然而,他们对英国在一战中的最大贡献是在中东战场。将近80%的印度士兵在中东战场作战—加里波利9400人,亚丁与波斯湾5万人,埃及11.6万人,而在美索不达米亚更是有将近59万人。[36]

  英属印度的穆斯林领袖言辞凿凿地公开抵制奥斯曼苏丹的圣战号召,这为其他地区的穆斯林树立了榜样。法国试图效仿英属印度,竭力说服亲法穆斯林权贵从宗教的层面谴责奥斯曼帝国的参战行为。法国先从上层统治者着手,成功得到了突尼斯贝伊与摩洛哥苏丹的支持。这两位地区首领敦促其士兵为法国英勇作战,并要求人民听命于法国殖民当局。阿尔及利亚的马立克与哈乃菲教法学派的穆夫提(伊斯兰教教法说明官)对居住在印度、高加索地区以及埃及的穆斯林做了明确论述。其他宗教领袖—兄弟会领导、法官及其他显贵—宣布支持协约国,谴责德国及追随其后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并申明不承认奥斯曼苏丹的哈里发权威,撤销其代表穆斯林社会发起圣战的权力。殖民当局用阿拉伯语出版了数十本此类宣言,其法文译本经由法国学者审慎编译。英、法、德这三个欧洲国家都十分重视东方,这场支持或反对奥斯曼帝国圣战的宣传战,也正是在它们之间爆发。[37]

  德国人在煽动协约国治下穆斯林参加圣战的行动中也有所斩获。他们成功唆使伊斯兰激进民族主义分子萨利赫·谢里夫(Shaykh Salih al-Sharif)等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此人是一名学者,同时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他出生于突尼斯,但在1900年为抗议法国统治阿尔及利亚而离开了他的故土。1911年的利比亚战争使突尼斯激进分子进入了青年土耳其党领袖的视线。在此期间,萨利赫·谢里夫曾为恩维尔效力,据说正是他建议对意大利发起圣战,让这场战争染上宗教色彩。恩维尔此前已对伊斯兰教抵抗欧洲侵略的动员力量深有感触。因此,他将萨利赫·谢里夫收入麾下,令其在名为“特别组织”的情报机构工作。[38]

  1914年,萨利赫·谢里夫搬到柏林,并加入德国外交部下属的一个新宣传部门—东方情报处。这位突尼斯激进分子直接前往西线,煽动那些正在战壕中为英法两国作战的穆斯林士兵。他撰写了多本以阿拉伯语与柏柏尔语双语出版的小册子,将其分发给敌军中的北非士兵,同时也将奥斯曼苏丹宣布圣战的消息一并播散开来。面对伊斯兰教的公开呼吁,有不少法军中的北非士兵倒戈。[39]

  至1914年末,德国已在西线俘获约800名敌军穆斯林士兵。因此,德国人在邻近柏林的温斯道夫—佐森(Wünsdorf-Zossen)地区建立了一个叫新月营(Halbmondlager)的特别机构。该机构的德国指挥官与战俘用阿拉伯语交流,营内饮食完全按照伊斯兰的进食要求准备。德皇威廉二世甚至还自掏腰包,在营中修建了一座装饰华丽的清真寺,以表德皇对穆斯林世界的诚意。

  艾哈迈德·本·侯赛因是一位来自马拉喀什的年迈农民。他是比利时之战中向德军投降的8名摩洛哥士兵中的一员。据他叙述,一旦这些穆斯林向德军表明身份,德军便“给予我们足够的尊重……每个德国人都拍拍我们的肩膀,还给我们提供食物和饮料”。他被送往为穆斯林战俘专门建造的新月营。“他们甚至帮我们弄了一个厨房,尊重我们不吃猪肉的习惯,好肉好饭地招待我们。他们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三条毯子、内衣,还有一双新鞋,每三天带我们洗一次澡,还给我们剪头发。”据他而言,新月营中的条件比他在法军与前线时要好得多。[40]

  一批穆斯林激进民族主义分子游走于佐森的新月营内,在穆斯林战俘中间大力宣传圣战。萨利赫·谢里夫频频造访该营地,并编辑了一份阿拉伯语报纸供俘虏阅读。该报纸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圣战组织》。北非激进民族主义者与显贵到访新月营,探望了那里的战俘,并不断劝说他们归顺同盟国。这些人对战俘循循善诱,一再耐心劝诫,称与协约国为伍是与其信仰相悖的行为,而加入奥斯曼帝国发起的圣战,与之共同消灭伊斯兰的敌人(例如英法两国)是一种宗教义务。[41]

  数百名穆斯林战俘被成功策反,志愿加入了奥斯曼军队—其中就包括艾哈迈德·本·侯赛因这位摩洛哥农民。他在这个为穆斯林战俘专门建造的新月营中待了6个月后,有位德国军官到访,身边还跟随着一位奥斯曼军官,名叫希克梅特的埃芬迪(埃芬迪是土耳其的一种尊称)。此二人对战俘说:“愿意去伊斯坦布尔的,举手。”12名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士兵当即表示同意。“其他人还是害怕。”艾哈迈德·本·侯赛因补充道。这12名士兵拿到便服以及护照,随后即被送往伊斯坦布尔,加入奥斯曼帝国的战斗行列。

  我们无法得知那些志愿加入奥斯曼帝国阵营的穆斯林战俘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出于真正的信服,又有多少人只是为了逃离新月营。无论他们的动机为何,印度与北非士兵陆续离开德国,奔赴伊斯坦布尔加入奥斯曼苏丹的麾下。这一次,他们已不再是殖民地士兵,而是以穆斯林的身份重返中东战线,继续投身到这场迅速扩大的世界大战中。[42]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