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国之赵氏春秋_邑倾尘【完结】(739)

  “那……来,我拿一份!”

  “哎,也给我一份……”

  “咦……你看,报上说,廉颇被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曾经在王宫夜宴上调戏王上的妹妹……”

  “这都是什么啊,廉颇他都能当赵王妹妹的爷爷了,他能有那份闲工夫?”

  ……

  正是街坊之间对于上层贵族生活的八卦,使着邸报迅速间的走红整个邯郸街坊之间!当然,相比较街坊间的市民所看到的八卦杂事,国子监内的士子们,所看到的报纸,乃是另外的版本——学术邸报!

  张潇是将着娱乐的和学术的分开来,而且,对于国之间的士子,他们所得到的报纸,还是免费的……

  在着学术报纸的正版,赫然的书写着几个醒目的标题: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内容当然是讴歌赵国的军事之利,比如主将赵括已经领师而至韩王山上了,势必的要与着秦师决一死战、又比如前几日,在着丹河间的的一个小的遭遇战胜利,张潇也在报纸上隆重的描述起来,结尾还有甚者他亲自为赵括书写了几句话,鼓励赵国军民齐心协力、士子间为国效力!

  张潇做出来这报纸,目的就是控制赵国的主流思想,他要让着国子监内的士子有着一种荣誉自豪感,你不仅学在邯郸,到了最后你还要为着赵国效力……

  从没有接受过这些东西的市民与国子监学子们看后,胸中间无不的有种从戎的豪情!更绝的是,对于一些士子聚集的地方,这些报纸是免费贴放,整个邯郸之内,无不的受着赵王舆论思潮的控制……

  一些反对赵括的老臣看到报纸的内容,也是露出疑惑的表情,难道这赵括真的在着战神在世,能够挽救赵国当前长平的困局?

  第648章阴谋代地

  与对于国子监士子与着邯郸市民的反应,张潇自是早有预料……

  掌控舆论这事,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权者愿意让着下面的民众知道什么!因此,这报纸上,无一的不是歌功颂德,一片形式大好……

  在这样的局势环境的熏陶下,这些百姓与士子还不是成为赵王手中的玩偶一般?赵王说什么,他们不就信什么了?

  国子监的祭酒荀子看到学报后,不无的赞叹声道:“赵王真乃鼎革天下之人!竟能想此主意来?”

  在着荀子身旁的,乃是他的两名得意入室弟子——韩非与李斯!他们两人在看到报纸的内容,也是感慨万千!

  韩非此时不无的想到自己的故国来,言语之间略带着几分间的惆怅声道:“赵王此举,可谓是控制着邯郸的学子思想……”

  对于师兄韩非的话,李斯听后,却是不尽相同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如今的赵国内忧外患之下,当是要有一种主流思潮引导着赵国君臣子民!”

  荀子对于这话轻点着头,意是十分认同!李斯继续间道:“长平之战,天下各国都看着这场决定着以后天下大势的战争,秦赵都不可能通过合纵连横来改变这场战局!,无论谁赢得这场战争,谁都有了统一天下的条件!”

  李斯的话,可以说直接看透了长平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不过,李斯的观点也着实大胆!祭酒荀子不无间的点头,然后才开口声道:“哎,所以说王上的这一手确实高明,通过邸报,他让着邯郸城内的民众、士子、大臣统一其心,长平之战的结局当真是难以言说啊!”

  难以预测?韩非听着荀子与李斯的盛赞之言,丝绪之间不无的回到赵括前去长平之地来,难不成赵括前去长平,真的是赵国的一场阴谋?

  可是,那如今锒铛入狱的大将廉颇,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不成,这其中也有着端倪?

  “师兄……师兄,老师在唤你呢?”在着韩非一时之间的陷入道冥思之境时,一旁的李斯立即的出言相唤他来……

  “啊,不知老师唤弟子是为着何事矣?”韩非立即间的醒悟过来,忙的出言问到!

  “哈哈,为师是问你,若是王上召你,欲让你在着赵国为官,此事你可愿否?”

  身为着他们两人的老师,荀子不无的为着他们两人的前途所虑,因此,他不无的问及起来道!

  “老师,韩非乃是韩国公子!岂有学成不归国之理,因此,在赵国入仕为官,非韩非来此之愿!”韩非当即间的就出言拒绝着老师的好意来了……

  其实,对于韩非的回答,荀子可以说是早有所料,他的回答自是没能让着荀子所诧!同样的,荀子不无间的看视着李斯来了……

  对于是否留在赵国,这样的话题,李斯与着韩非早就谈过,如今被着荀子再次间的问及起来!李斯只得是思虑声道:“老师,是否留在邯郸,还得长平之战后,学生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来……”

  李斯的回答,荀子先是一愣,旋即间的明白过来,不无的大声相笑道:“哈哈,李斯之意,老师明白了,那就再等几月问你吧……”

  “老鼠哲学”影响的李斯,自是知道平台的重要性!因此,在面对着老师相问,是否留在邯郸时,李斯就隐晦的言及出来了,谁胜去谁哪,因为只有胜利国,才是他大展宏图之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