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风云_闪烁【完结】(1413)

  八名特种侦察兵带着一名受伤的飞行员开始撤退。

  易建朝亲自留下来断后,跟他并肩作战的是两名突击手,机枪手与两名兼任副射手的突击手居中,并且负责保护阎国勇。两名侦察员则负责前方开路,准确的说是寻找最有利的撤退方向。

  只是,撤退并不容易。

  不到两分钟,第二枚照明弹升空。

  虽然八名特种侦察兵在第一时间卧倒,阎国勇也没再乱动,但是政府军已经搞清楚了他们的方位。

  这次,传来的不仅仅是喊叫声,还有枪声。

  所幸的是,政府军只是在盲目开火,根本没有照准目标。大部分子弹都落到了几十米开外的地方。

  易建朝没有下令还击,现在还不是还击的时候。

  可以说。只要政府军打光了照明弹,易建朝就有信心带着受伤的阎国勇逃走,根本没有必要与政府军交火。

  不是易建朝害怕,而是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关键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救出两名飞行员,而不是带着两名飞行员在丛林里跟危地马拉政府军打游击战。

  更何况,其中一名飞行员还受了伤。

  能够全身而退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易建朝不会冒险跟政府军交战。

  第二枚照明弹熄灭之后,特种侦察兵小队继续向雨林前进。没有浪费半点时间。

  只是,在这几分钟里,营地里的政府军也行动了起来,而且开出了营地,至少有一个连从左方包抄了过来。

  显然,这支政府军有很丰富的丛林战经验。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在与中国军队交手之前,危地马拉政府军已经在这片丛林里与反政府游击队激战了十多年。也许,政府军的官兵没有多少文化,大部分都是文盲,也不懂得如何使用精密的先进武器,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保养枪支,但是他们对丛林了如指掌,更懂得如何在丛林里战斗。

  可以说,在丛林战经验方面,危地马拉政府军内丝毫不比特种侦察兵差。

  对易建朝他们来说,时间已经相当紧迫了。

  如果不能及时离开政府军的搜捕范围,他们就会被政府军包抄,然后在丛林里跟政府军赛跑。

  显然,带着两名飞行员、而且其中一人负伤的情况下,易建朝他们肯定跑不过政府军。

  只是,易建朝并没有因此放弃。

  如果能够在天亮之前摆脱政府军,他就有把握结束这场战斗,然后带着两名飞行员去会合点,搭上直升机离开这片雨林。

  关键就是,他们能不能在天亮之前摆脱政府军。

  进入雨林后,易建朝没再让部队停下。虽然政府军再次打出了照明弹,但是雨林为特种侦察兵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更重要的是,政府军的大部队已经开出营地,如果停下来隐蔽,只会失去逃脱的机会。

  后方,枪声越来越密集。

  阎国勇根本跑不快,易建朝不得不让两名突击手扛着他。

  如果在白天,他们肯定逃不掉。

  只是,易建朝也知道,他们坚持不了多久,只要阎国勇无法自行跟上队伍,他们的前进速度就不会比政府军快。

  也许,到天亮的时候,就会被政府军追上。

  第四十四章 万不得已

  枪声突然响起,易建朝跟三名突击手以最快的速度机动到了队列右侧,机枪手也随即跟了过来。

  政府军的行动比易建朝预料的要快得多。

  在侧面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继续逃跑显然不够现实了,已经到了不得不跟政府军交战的地步。

  虽然只有五个人,但是足够打一场小规模伏击战了。

  等到第一批政府军官兵全部进入了五名特种侦察兵形成的包围圈,易建朝才开火,紧接着其他人也投入了战斗。

  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王小刚手上那挺通用机枪。

  在特种侦察兵手里,使用两百发弹链供弹的TJ-54型通用机枪绝对是件大杀器,能够轻而易举的收割八百米之内的生命体。

  有趣的是,TJ-54与德军的MG-42型通用机枪很有渊源。

  早在一九四三年,也就是MG-42正式装备德军后不久,中国就引进了这种大战期间最出色的通用机枪,而且在让军队试用了之后立即发现,MG-42的性能超过了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通用机枪。准确的说,在引进MG-42之前,中国军队是没有通用机枪的,只有装备到营一级部队的重机枪,与下放到排一级部队的轻机枪,而这其中缺乏装备到连一级部队的通用机枪。

  按照大战中的一贯策略,中国军方立即下令仿制了MG-42。

  当然,这是非常彻底的仿制,除了改成中国军队标准的七点八毫米口径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改动。

  这种被军队称之为“收割机”的通用机枪,伴随中国军队经历了大战余下的岁月。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十多家兵工厂生产了五十多万挺“收割机”,其总产量超过了德军的MG-42,成为大战期间产量最多的通用机枪。因为大量援助给盟国。“收割机”也是大战期间与MG-42并列装备国家最多的通用机枪。有趣的是,大战结束之后,部分“收割机”援助给了友好国家,而这些国家中,有不少是以德军的制式口径,即配备的是七点九二毫米枪弹,因此对“收割机”进行了改造。使其又变回到了MG-42的状态,甚至有百分之六十的零件能跟MG-42通用。最典型的就是土耳其。在接收的二万五千挺“收割机”之后,土军对其进行了彻底改造,使其能够使用由德军在大战期间提供的MG-42的零件,最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通用机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