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风云_闪烁【完结】(520)

  所有在大战前建造的快速战列舰,水平装甲厚度大多在一百五十毫米左右,即便在大战期间建造的一些快速战列舰,水平装甲厚度也没有达到一百七十毫米。比如美国建造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最厚处只有一百四十毫米,而“南达科他”级为一百五十六毫米,“依阿华”级则为一百五十二毫米。

  一百七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在当时肯定是绝无仅有。

  当然,这还不是“唐太宗”级的全部。

  在设计阶段,“唐太宗”级并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防御,毕竟舰队航母主要在远离敌主力舰的海域活动,根本不会与敌舰打照面,甚至不大可能与敌中小型战舰相遇,因此主力舰的防护根本没有用。

  只是,在建造过程中,一个新的威胁出现了。

  这就是鱼雷。

  日本海军损失的六艘航母中,有两艘是被鱼雷直接击沉的,还有两艘是在被鱼雷击伤后由炸弹击沉的。

  显然,鱼雷的威胁不可小觑。

  结果就是,在建造过程中,“唐太宗”级增加了一道防鱼雷隔舱,导致排水量增加了两千多吨。

  排水量增大,使“唐太宗”级的最高航速由设计的三十三节降低到了三十一点五节。

  关键是,损失这点速度非常值得。

  在随后的战争中,六艘“唐太宗”级损失了四艘,其中没有一艘被鱼雷直接击沉,而且多次被鱼雷击伤之后返回了军港。

  可以说,“唐太宗”级是一种非常重视防护、或者说是生存能力的舰队航母。

  对中国海军来说,“唐太宗”级也是不可多得的舰队航母。

  虽然“唐太宗”级不是最先服役的,也没有参加大战期间的所有海战,但是从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开始,“唐太宗”级就是中国海军中最为活跃、战斗力最强大的舰队航母,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太宗”级的优势一直保持到一九四四年,即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服役之后,才在部分性能上超越了“唐太宗”级,成为当时战斗力最强大的舰队航母。

  显然,中国海军对“唐太宗”级的期望值非常高。

  也正是如此,向李向龙这样的舰队指挥官才会提出,尽量推迟向美国宣战的时间,最好等到一九四二年中期。

  问题是,有这种可能吗?

  从三月份开始,随着四发重型轰炸机服役,对日战略轰炸全面升级。加上海军修复了硫黄岛上的机场,陆军夺取了九州岛上的机场,轰炸范围扩大到日本全境,而重点轰炸地区就是以大阪、东京为核心的两个城市区。

  仅在四月份与五月份,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就出动了近两万架次,投弹近十万吨。

  更重要的是,空军从四月份开始使用一种威力更大的炸弹,即专门针对日本的建筑物研制的燃烧弹。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建筑物多为低矮的木制房屋。

  实战已经证明,在轰炸日本城市的时候,燃烧弹比高爆弹的破坏力大得多。仅在五月十七日一天,中国空军出动了六百余架次轰炸机,用两千多吨燃烧弹,在东京市区内制造出了一片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的无人区。

  可以想像,日本离投降已经不远了。

  只要日本投降,中美太平洋战争就将爆发,而日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坚持到一九四二年下半年。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略决策

  全文字无广告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略决策

  会议开了三天,基本上统一了意见。

  在此期间,周仁康与冯承乾先后会见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大使。

  事实上,最大的问题不在中国高层内部,而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国潜艇袭击美国战舰为由而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并且立即就向英国派遣了军事代表。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肯定会向英国派遣军队,甚至会出动战略航空兵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

  这下,问题来了。

  如果中国不向美国宣战,那么美国也不会急于向中国宣战,甚至不会因为日本战败而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帷幕。

  道理很简单,美国也得避免两线作战。

  虽然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工业国,但是其主要对手,即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是工业强国,而且排名仅次于美国。更重要的是,直到罗斯福发表战争宣言,美国都没有为战争做任何准备。参战的时候,尚且算得上强大的只有美国海军,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陆战队有大约十万官兵,空军装备的战机总量不到两千架,均远远低于当时主要的参战国。

  不可否认,美国的工业实力能够弥补军力上的差距。

  问题是,把工业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直到一九四三年,美国的战争机器才全面启动,进入了战时生产的快车道。

  这样一来,如果美国从一开始就与两个强大的国家交战,恐怕没等其战争机器启动,美军就已战败。

  在战略上,美国必须避免两线作战。

  结果就是,美国必须在日本与英国之间做出选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