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风云_闪烁【完结】(556)

  当然,真正的致命伤,在“列克星敦”号自身结构上。

  最初,“列克星敦”号是做为战列巡洋舰设计的,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华盛顿条约”对主力舰做出了严格限制,而当时“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的舰体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建造量,所以美国海军没有拆毁这两艘战舰,而是临时改造成了舰队航母。

  事实上,也只有由主力舰改造而来的舰队航母,才能达到四万吨的排水量。

  在大战初期,所有新建的舰队航母的排水量都在三万吨以内。

  巨大的排水量,赋予“列克星敦”号很强的航空作战能力。初期,“列克星敦”号上甚至有八门八英寸舰炮。

  只是,做为战列巡洋舰设计的基本结构,存在致命缺陷。

  这就是,在战列巡洋舰上,根本不需要考虑设置太大的航空燃油库,而舰队航母必须有足够大的航空燃油库。

  当时,航空燃油就是汽油。

  因为汽油极易挥发,而且聚集的油气很容易爆炸,所以在新建的航母上,航空燃油库都置于最安全的地方,一般在舰体水线以下部位,且四周都有多层甲板与隔板保护。在“列克星敦”号上,因为舰体内部空间都被占用,所以航空燃油库只能设在飞行甲板下方,仅得到了两层甲板保护。

  显然,这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缺陷。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得手

  事实上,美军早就发现了“列克星敦”级航母的缺陷,并且设法做了弥补。在建成的时候,“列克星敦”级是唯一同时安装了飞行甲板装甲与机库甲板装甲的舰队航母,其水平防护强度超过了同时期的战列舰。如此厚实的水平装甲,就是为了保护置于机库甲板下方的航空燃油库。

  只是,一些结构上的缺陷,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

  比如,“列克星敦”级采用的是封闭式机库,即机库四周由装甲保护。虽然这能够极大的提高航母的防护能力,但是实战证明,航母的防护应该集中在水平装甲水下部位,在水上部位没有必要敷设太厚的装甲。封闭式机库,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封闭,如果燃油库受损导致燃油溢出,聚集在机库里的油气就很容易被引爆。在太平洋战场上,只有“列克星敦”级采用了封闭式机库。

  遭到攻击后大约十五分钟,“列克星敦”号上发生了大爆炸。

  引发大爆炸的,就是从航空燃油库里泄露出来的航空汽油在机库里挥发成油气。

  当时,“列克星敦”号的机库甲板并没被炸穿,只是被炸得变形,但是直接导致下方的航空燃油库变形,从而使航空汽油泄露。受机库的结构限制,挥发的油气没有能够及时排出去,在机库内聚集。

  引发大爆炸的具体原因不明,很有可能是损管人员操作不当导致。

  根据美军幸存人员回忆,在发生大爆炸之前,航母上的大火已经被扑灭了,损管人员正在努力修复受损的飞行甲板,控制损伤范围。当时,损管人员肯定在清理爆炸现场,也就有可能使用了一些特种工具。比如高温氧气切割机、电焊等等,而这些都有可能引爆聚集在机库里的油气。

  猛烈的爆炸,直接抛飞了“列克星敦”号的飞行甲板,甚至炸掉了半个舰岛。

  弗莱彻非常幸运,在空袭结束之后,他就去了附近的巡洋舰,没有留在航母上,不然他肯定在阵亡名单之中。

  要知道,大爆炸后,舰岛内的官兵无一幸免。

  只是,也有人认为,“列克星敦”号不是因为自身缺陷而完蛋的。

  在“秦始皇”号出动的机群攻击了“列克星敦”号之后,又有两支机群攻击了这艘倒霉的航母,即“汉武帝”号与“汉高祖”号派出的机群。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这两支机群的攻击都很成功,击中了“列克星敦”号五条鱼雷与七枚炸弹。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发生大爆炸,“列克星敦”号也会沉没。

  事实上,在发生大爆炸的时候,“列克星敦”号已经开始侧倾了。

  直到战后,对“列克星敦”号的残骸进行考察,才证明由油气引发的大爆炸确实是“列克星敦”号沉没的主因。最重要的就是从“列克星敦”号上打捞起来的航海日志,其中明确提到,在发生大爆炸之前,“列克星敦”号上的大火已经被扑灭,而且进水得到控制,发电机也没有停转。如果没有发生大爆炸,“列克星敦”号不会立即沉没,甚至有可能返回美军港口。

  与“列克星敦”号相比,其姊妹舰“萨拉托加”号的结局更加悲惨。

  当时,西南太平洋舰队总共出动了六支中队级别的攻击机群,即每艘航母各出动了二十四架轰炸机与攻击机。按照李向龙的安排,前三支机群得集中力量攻击最近的那艘航母,如果攻击得手,后三支机群才去攻击另外一艘航母,不然还得动用一支机群去攻击最近的那艘航母。

  这么做,就是要保证至少击沉一艘航母。

  因为攻击“列克星敦”号的行动非常顺利,所以后三支机群都飞往“萨拉托加”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