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_岳南【完结】(45)

  在签名的御医中,没有宫中的权威御医李德立,这头号名医李德立是未闻还是另有苦衷而不能前来?初九日的处方则不知弃于何处。病症不清,其癫痛痉挛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整个处方来看,到了初十日午间病情已出现危机.为何密而不宣?慈安既崩,又为何密不报丧?在这样长的时间间隔中.东宫里有哪些人在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从慈安崩前留下的不算太长的遗书中还可看到其中的难言之隐。《 遗浩》 的全文是:' ‘予以薄德,抵承文宗皇帝(咸丰)册命,备位宫闹。追穆宗毅皇帝(同治)寅诏工基,孝思肺笃,承欢奉养,必敬必成。今皇帝(光绪)入攒大统,视善问安,秉性诚孝。因自御极以来,典学维勤,克愚敬德,予心弥深欣慰。虽当时事多一~曰、~, , . ‘叫匕.. ,斗月甲州月口口口七J .白.J 口口曰,,崎h 华.甲‘' l .月一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27

  艰,听宵勤政,然幸体气素称强健,或冀克享遐龄,得资颐养。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传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

  从<遗浩》 可看出,从“体气素称强健”,到不意病势陡重,其间的急转直下,原委何在?慈安是真的不知,还是心中知晓但出干某种顾忌而又不好言明?… … 恭亲王奕诉听了众臣的种种猜疑,心中越发悲痛不安,回想自咸丰帝驾崩到现在的24 年间,大清已遭4 次大丧,而哪一次也没有这次令人悲伤衰痛,不禁硬咽着黯然长叹道:“看来今后的事情更难办了。”

  两个非凡女人的生死较量‘

  慈安暴崩以及暴崩前后留下的种种疑点,成为当朝群巨和民间百姓猜测、议论的一个神秘话题,即使在一百年后,慈安的死因仍作为清宫历史上的一大悬案,让研究者为此争论不休。那么,东太后慈安到底是不是属干正常死亡?如果不属正常死亡,又是谁谋杀了她?她的死与当时群臣公认的嫌疑者慈禧,是否有着不可言传的关联?

  据清宫留给后世的史料看,早在咸丰帝生前,已渐渐看出了慈禧的野心和恃宠骄狂的性情,意将其废黝。聪明狡猾的慈禧闻知后,急忙拜托其妹也就是醇亲王福晋带着皇子载淳晋见皇上,意在牵动皇上父子之情,以子怜其母,打消废黝之念。尽管她一时达到了目的,但咸丰对她的宠爱却日益淡薄,甚至不再召幸她。当咸丰逃到热河行宫并行将归天之际,军机大臣肃颐又冒死进谏,说璐贵妃(即后来的慈禧)恃子而骄,居心巨测,而当今皇后忠厚老实、丽妃更非其对手,要咸丰早为皇后和丽妃打算才好。为了说服咸丰,

  128 /日暮东陵

  肃顺还列举了历史上的吕后、武则天等阴险刻毒的后妃相谏,暗示这个比吕后、武肇毫不逊色的叶赫那拉氏,极有可能会在咸丰驾崩之后,干预朝政,将大清基业断送。如果真的如此,无论是当今皇帝还是臣僚,都将愧对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 咸丰帝听罢不禁为之悴然心动,欲采取断然措施。但一向优柔寡断的咸韦在下定决心的最后一刻还是犹豫起来,他想起这位越贵妃为自己生育皇子的社援之功,又念及往昔帝妃的恩爱,不忍粹然下手。咸丰当时还天真地想,清廷祖制甚严,即使她真有什么非分之想,也不会轻易得手。正是值于这样的考虑,咸丰最终未能采取肃顺的计策,而是设计了在他看来既能保住慈禧名分,又不至让她控制朝政的两全之计。咸丰帝临终前,召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于榻前,命焦枯陈代笔草拟遗诏,立6 岁的皇子载淳为皇太子,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军机大臣肃顺等八大臣,辅弼幼主,并暂襄一切政务。同时规定以后下达诏谕以“御赏”、“同道堂r ’两颗印章为信符。其中规定“御赏”章为印起,' ‘同道堂”章为印讫。这两章原为咸丰帝随身携带的私章,一般不用于政治活动,但在特定场合亦可使用这两方小印。此时咸丰帝把它作为皇权的最高象征,分别赐给了皇后慈安和皇太子载淳,意在防范大权旁落于群臣和慈禧之手。当这些都一一安排妥当之后,咸丰在弥留人间的最后一刻,又想起肃顺的劝谏。为防万一,他又将皇后慈安单独召于御榻前,摒弃左右,面授机宜,同时亲手交给她一道密谕,上覆朱红印文“同道堂”三字。密谕写道: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五日谕皇后:肤忧劳国事,致樱瘤疾,自知大限将至,不得不弃天下臣民,幸而有子,皇柞不绝;虽冲龄继位,自有忠墓顾命大臣,尽心辅助,联可无忧。所以不能释然者,鹉贵妃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联实不能深信此人。此后如能安分守法而己,否则,著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 ' , ' . ? - . JJ 月户甲川心.门目.,毛.口,.口.叨J . ' .二门卜~?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2 ,

  凡我臣子,奉此诏如奉联前,凛尊无违,钦此。”

  慈安接到密谕后,自是对咸丰感激涕零,因为有了这道密谕,便什么事情亦不用担心了。与此同时,咸丰帝又特别嘱咐慈安道:“若日后非如此行事不可,即召肃顺办理。”慈安自是含泪答应。从以上密谕和嘱咐之言可以看出,咸丰对皇后和顾命入大臣是同等的信任,而慈禧却面临性命之忧。如果处于政治危机之中的慈禧不识时务,硬要干预朝政,结局自然是明了的。倘慈禧被除,朝廷中势必形成诸臣上尊慈安,下辅幼帝之向,其计可谓万全,亦可看出咸丰帝的良苦用心和对皇后、八大臣所寄于的厚望。但是,晚清的历史却没有这样写下去,后来人们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一种结局,那就是顾命八大巨在“辛酉政变”中一败徐地,慈安不明不白地暴崩宫中。极令人追怀的是,在辛酉政变中,肃顺等八大臣曾计划软禁慈禧而独尊慈安,意与咸丰相同。这一点从肃顺在狱中见到载垣时所讲的那些追悔之言中可以完全揣度得出来。然而,令后人扼腕叹息的是,无论是慈安还是肃顺等人,最终都没能将计划付诸现实。他们在辜负了先帝重托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制造了一个悲剧。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慈安不但在慈禧的诱骗、劝说、鼓动下,同慈禧和恭亲王奕诉共同密谋发动了晚清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除掉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剪掉了自己的羽翼。而后来竟连关乎自己性命的最后一张护身符也未能保住,既使自己含恨归天,亦令当朝群臣和后世人们顿足捶胸。那么,就慈安本人面言,她一步步走向悲剧的途中,除了辛酉政变的起点外,又是如何向前推延递进的?她与慈禧的决裂到底始于何时?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