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雍正王朝_四贝勒【完结】(396)

  王掞一动不动地坐在太师椅子上,丝毫不为所动,面上镇静已极,“二阿哥以嫡长之尊,却为无德无义之辈构陷,不能承继大统,这便是给后世埋了肇乱之源!你熟贯经史,难道不晓其中祸患么?”也不理会面前的张鹏翮已是脸色铁青,一句赛过一句地只一味言语相激,“当日,李光地尚能为废太子犯颜直谏,你而今也已算是仕林之首了,怎么连他也不及?这般畏缩怯懦!汤斌若在,我就这几分薄面,便也不烦你大冢宰作难了。”

  面对这执着至斯,食古不化的王掞,张鹏翮心里固然敬着他几分,然听他将话说到这个份上,面上着实下不来,虽碍着彼此间颜面没有发作,内里却提着股子气,转身一手重重叩在桌几上,冷冷道,“既如此,为何又要强逼于我?君子不党,这也是圣人之训……”岂料话还未完,就被王掞高声打断了,“太子者,国本也,如何能与乡党之众一概而论?为人臣者,不思匡统正道,忝居高位又有何益,万世之后,史笔当如何记载你我这等不思作为之臣?”

  这厢张鹏翮被气得眉心突突乱跳,那头的王掞却是一劲儿地不屈不挠,张鹏翮实在没奈何,又心想着,跟他这等迂阔之人徒争口舌实在好笑,不禁摇了摇头,自嘲一般负气道,“那便当我本不配坐这个位置好了!你便在此与我昂然做辩又有何用?”

  王掞直直站起身来,走到张鹏翮面前,正对他一揖,将此前的意思郑重说了出来,“你是吏部正堂,保举二阿哥的题奏自然该有你会衔,还请君不避人言喧谤,为江山社稷计!”张鹏翮想都没想,断然拒绝道,“不行!”他本未料及王掞这般动作,当下避之不及,兼之前头几句话说的又本就不对付,这会子心下愈生为其胁迫之念,对着涨得满面通红的王掞,张鹏翮被逼的无法,不由勃然做色道,“你要去自去,我断不会带着一众同僚自蹈死境,你骂我尸位素餐,贪生畏死都好,此事但出,决与我吏部无干!”

  张鹏翮心知再留此处,还不知要听见些什么,更不愿在此一事上去和王掞分辩什么是非,凡人之立身处世,各有所求,各有立场,本不当强求。便是王掞一言不发地望着张鹏翮,见他说完又是略一拱手,转身告辞,须眉乱抖,激切之下指着张鹏翮身后一声长叹,“满朝皆是明哲保身之辈呵!”

  张鹏翮这时一只脚已经迈出了门槛,听得这句,稍停了步子,背身回道,“那又如何?世人皆道你王掞是为效法曾祖,图一个拥立之功,登阁拜相,你是否真有此念我不想知道,可你须明白,当今断非神宗,纵王锡爵复生,也不能令废太子成为第二个泰昌帝!”

  第三百四十一章 父子兄弟 (十一)

  更新时间2012-7-2 15:42:20 字数:2443

  张鹏翮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回到家中,吩咐一声闭门谢客,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府中下人一路看过来面面相觑,也没敢去打扰,就报了二公子知道。

  张鹏翮有二子,长子张懋诚,时两江督抚互劾,张鹏翮搅进了那趟子混水中,也连累得张懋诚在怀宁县任上为噶礼所构陷,后经斡旋,免了一桩贪罪改任去了奉天,二子张懋龄素来诚孝,见了长兄的变故,只一意要随了在京中照料老父,好在他本来心思便不在仕途一道上,如此作诗为文,宴会清流倒也乐得清闲。

  张懋龄匆匆赶来,在外小心叩了叩门,“父亲。”听得里边“嗯”了一声,张懋诚方才推门而入,却见张鹏翮端坐在案后,桌上散着两封信笺,正提笔写着什么。张懋龄遂站了一旁不作声,又取了墨锭过来研着,见乃父落笔在“颛士台鉴”四字上,又一度犹豫着迟迟不愿下笔,不禁问道,“父亲是写给司空大人(王顼龄,时任工部尚书)的?”

  “哎……”张鹏翮搁下笔,面上还余有隐隐地怒气,紧拧着眉头叹了一声。张懋龄不解地望着父亲,试探着道,“我听门上说,父亲从大宗伯府上回来就——”张鹏翮摆了摆手,沉吟片刻,旋又看回他,忽然道,“正好,你去这一趟。信我就不写了,免得贻人口实,你告诉王顼龄,让他慎勿参与朝中举荐诸事。”

  王顼龄乃是康熙十五年的进士,虽年长他几岁,却正算是张鹏翮的门生,同科之中,虽不及翁叔元等人,却也是一路走来畅顺的很,又颇爱精研朱子义理,是以与张鹏翮私交最好。按说两家相交甚深,要说的事不论公私,都不须这等小心提防,张懋龄再是个灵敏性子,因不知究里,也不免生了疑惑,“父亲何意?莫非适才大宗伯请父亲过府,是要让父亲共同举荐什么人么?”

  张鹏翮欠了欠身子,张懋龄赶忙来扶了他站起身,待到离了书案坐在软椅上,才束手立在一侧,只听得张鹏翮幽幽叹道,“一生宦海,终不免沉浮。但若是有些事上行差踏错一步,身败名裂不当紧,更要带累了妻子家人。”这一句,也不知实说他自己,还是指的王掞,张懋龄怔站着不好接话,却不妨当了张鹏翮一句赞,“论聪颖敏捷,你也不输长兄,你既志不在此,便不必替我空悬这份心了。”

  张懋龄在父亲面上看不出责备之意,倒也松了心,“父亲说哪里话。曾记得父亲说过,儿子本无心仕途,纵一朝登第,硬是纳身进去了,将来也是坎坷,倒不如著书立说方还能有些成就。”张懋龄从案上端起茶,递到张鹏翮手上,便接着将话直说了,“儿子深谢父亲体全之心,可儿子并非那等将经史一读到底的呆人,学有所悟,行有所得,方才是成。一家荣辱,何来置身事外之人?况这些年来,上下全赖父亲以一人之力操持维护,儿子赧颜,儿子虽不才,也愿做些微薄之事为父亲分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