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2:天皇天后_吃青菜的蜗牛【完结】(72)

  两份奏章呈上去后,武曌笑而不语,下令转发全国人民传阅。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太后的意思,但是绝大部分人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第一个直截了当说出太后心思的是一个叫傅游艺的侍御史。他本是一区区从六品小官,因为一无本领二无关系,混得很不得意。急功近利的他决定在武太后身上押一把。

  一天,傅游艺带着自己从关中收买以及忽悠来的九百多名百姓前往皇城请愿。他的要求十分简洁,也非常大胆:请武太后改国号为“周”,改当今皇帝为武姓。

  对于他的要求,武太后当即表示:不准。

  虽说请求被驳回,傅游艺却被提拔为了正五品的给事中。这下,所有人都知道太后想要什么了。

  于是,在京的官员和皇亲国戚们率先行动了起来,接着是全国各阶层人民、四方小国和部落的国君和酋长,最后竟连超凡脱俗的和尚道士尼姑等都纷纷上疏,人数总计超过了六万。

  眼见国家前进的方向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一向沉默的李旦主动上疏,请求更改国号,同时给自己改名“武旦”。

  “祥瑞”也再次顺应“民意”出现。

  载初元年九月,百官上疏,称有凤凰从明堂飞到了上阳宫,再从上阳宫飞到了左肃政台,最后聚集在了梧桐树上。

  这还不算,他们还煞有介事地宣称:有数万只凤凰聚集在了朝堂上。显然这是老天爷派来的使者,太后您该展翅高飞了!

  两天后,武太后在众官员的强烈要求下“勉为其难”地答应登基。

  载初元年农历九月九日,武太后登上则天门城楼,正式宣布大周王朝建立,改年号为大周天授元年,同时大赦天下。

  三天后,文武百官向新皇帝敬献了尊号——圣神皇帝。新皇帝废黜了李旦的皇帝之位,封其为皇嗣,赐武姓,原皇太子李成器也被改封为皇太孙。

  紧接着,武曌念念不忘的那七座皇家祭庙也终于在洛阳城中立了起来。为了表明自家悠久的皇族血脉,以及解释国号“大周”的来源,武曌对“祖上”又进行了追封:其中,周文王姬昌被尊为“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姬武被尊为“睿祖康皇帝”……直至老爸武士彟。所有健在的武氏男性成员都被封王,女性封为公主。这就是所谓历史上的“武周革命”。

  山东青州有一个打鱼的老汉,姓王,不识字,每天的生活就是打鱼,卖鱼、回家美美地喝上一壶。他觉得自己过得很惬意,从前高宗在位时他就是这么过,现在皇帝换成了一个叫武曌的女人,他还是一样地过。

  神都洛阳城中的大部分官员也和王老汉差不多,依旧是每天正常上下班,到日子便去领薪水,唯一的不同只是朝堂上坐着的人换了。在整个“革命”的过程中,除了武曌和她的党羽们,大部分人都很平静。

  武曌不平静,兴头正起的她又想出了个标新立异的招数:各州一律改称“郡”。可惜制书刚发出去,就被人一盆凉水兜下:“陛下刚建大周,现在却又下令废‘州(周)’,岂不是很不吉利?”

  于是制书下发没多久,一份标着“特急”的制书又风风火火地赶来纠正。咳,这事儿哪像一个六十七岁老人的所为,倒像是个十六七岁姑娘,想哪指哪。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武曌又下令在东西两京所属的各州内兴建大云寺一座,用于收藏那部被视为“革命”之根本的《大云经》。寺庙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选拔僧人定期讲学。

  作为应时的产物,《大云经》与正统佛法关联不大,且因编撰时间短,错漏和矛盾之处在所难免。不过既然皇帝有要求,和尚就得想办法。于是注释这个行业开始兴盛起来。当然,高投入自然会有高回报:九名因注释或讲学工作出色的和尚被授予了县级公爵的爵位,获得了相当于三品以上官员标准的紫色袈裟以及四品官员才可佩戴的银龟袋。

  大周王朝的风帆已经扬起,天下既定,武曌觉得,是时候任用些有真才实学的干将了。

  你皇上心思变的快,难为了下面抬轿子的人。

  饶阳县尉姚贞亮以傅游艺为榜样,发动了几百号人向武曌进献尊号——上圣大神皇帝。此时的武曌对自己已然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能叫“圣”、“神”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来个“上圣”、“大神”就过了,再说尊号这东西既不能填饱肚子又不能抵御风寒,要来何用?于是姚贞亮的马屁被原封不动地踢了回去。

  再看傅游艺,也没能真正享上几天福。为官者得把握分寸,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说多说少皆有讲究。可傅游艺自恃恩宠,随便便把自己做梦登上湛露殿的事情告诉了他人。在那个告密成风,酷吏横行的年代,他很快便被“朋友”出卖。因不堪忍受折磨,傅游艺在牢房中自尽身亡,此时距离他发迹也就短短一年的时间。

  武周王朝的大旗已立,武曌的亲戚们也都跟着飞黄腾达了,但他们并不满足,因为皇帝虽然姓武,可继承人姓啥还不确定。

  在武家人看来,李旦无论怎么改,都还是李家的子孙!血统终究是无法改变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