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101)

  宽见请李俶落座,亲手为李俶斟满一盏茶:“荒野小寺只有粗茶相待,还请郡王莫怪。”

  李俶双手接过茶盏:“多谢大师。俶心中有一疑问,不知是否当问?”

  宽见:“郡王请讲。”

  李俶发问:“寺中食宿不取香客分毫,不知寺院何以为继?”

  宽见回答:“寺东有甘泉,滋养田地百亩,僧人耕作,自给有余。”

  李俶有些惊讶:“和尚也种地?”

  宽见:“阿弥陀佛,敢问郡王,和尚为何不能种地?”

  李俶知道自己失态,连忙道歉:“俶一时诳语。俶听闻佛家有戒律:僧人不可开掘土地。”

  宽见解释说:“世尊涅磐前对弟子阿难说:‘我灭度后,如果僧伽需要,可以舍弃小戒。’沙州不比中原,此地人迹罕至,不耕种无以自给。”

  李俶点了点头。

  宽见继续说:“老衲见郡王之心为幻象所困,不能自拔。”

  李俶显得有些激动:“请大师指教。”

  宽见平静地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李俶急切的问:“如何摄心?”

  宽见没有直接回答李俶的提问,讲起了故事。

  一日,须菩提问佛:“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对须菩提说:“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讲到这里宽见停了下来,拿起茶盏。

  李俶看着宽见,急切的想知道到答案。如何降伏自己的心,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比武林高手打通任督二脉还重要。

  宽见喝了口茶,继续说:“须菩提恭敬的等了许久,没听到答案,抬头见佛已然闭目端坐。”

  “啊!”李俶脸上的表情十分异样。

  宽见解释道:“其实佛已经告诉了须菩提答案。当一个人有求道的心,一念在求道的时侯,他的心就这样住了。”

  “哦!”李俶似有所悟。

  宽见给李俶满上茶,问:“不知郡王是否听过正法、像法、末法三时?”

  李俶回答:“俶见识浅薄,愿闻大师教诲。”

  宽见:“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有始终,佛法亦不例外。世尊涅槃前曾说:我灭度后千年为正法时,再千年为像法时,其后为末法时。”

  李俶细想“所有物皆有始终”,似乎完全符合后世的科学理论。李俶:“请问大师,而今处于何时?”

  宽见:“像法。”

  李俶:“何谓像法?”

  宽见:“像者似也,真正之法仪不行,随而无证果,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佛法行,此谓之像法。”

  李俶:“敢问大师,何为末法?”

  宽见:“佛告阿难: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此为末法。”

  李俶沉默不言,似有所思。

  李俶回到自己房中,静下心来仔细梳理这两日发生的诸多事情,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昨晚用魔音控制贺拔楚岳的幕后黑手,明显是要置自己于死地。这个盗取佛宝、杀害张太守、继而想要除掉自己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他或者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就在李俶翻来覆去,捉摸不透的时候,郭旰来报:“郡王,河西突骑右军校尉安太玄有要事求见。”

  安太玄在皇甫敬帐下效力,怎么到这里来了?李俶心中有些纳闷,让郭旰请安太玄进来。

  安太玄见到李俶,抱拳行礼:“末将拜见郡王。”

  李俶笑着说:“太玄,不必多礼。跟着叔谨很辛苦吧,看看,整个人晒黑了许多。”

  安太玄顾不得寒暄,直言禀报:“近日沙州边境的吐蕃军队有所异动,皇甫将军得知郡王身在敦煌,特命末将率部前来听候调遣。”

  李俶:“太玄来的正好!刚才你说吐蕃军队有异动,可否确实?”

  安太玄:“前日,末将曾到边境地区探查,吐蕃方面确有异动。”

  “不好!”李俶突然感觉心中一震,脑中一片空白。之前李俶执着于佛宝,以及自己、贺拔楚岳和张敬尧,却忘了自己所在的沙州敦煌郡。

  张敬尧即是敦煌太守,同时也是豆卢军使。豆卢军是驻守敦煌的唐军主力,现在豆卢军主将被害,一旦吐蕃大军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佛宝被盗,豆卢军仅有的四百骑兵已被派出去搜寻佛宝,这些骑兵原本的任务是侦查边境敌情。

  李俶问安太玄:“太玄带来多少人马?”

  安太玄回答:“两百突骑。”

  李俶:“你即刻领一百突骑前往边境地区侦查,一旦发现敌情,立刻赶回敦煌禀报。留下一百突骑交给二郎指挥。还有,派信使传我将令,命叔谨立刻率领河西突骑右军赶往敦煌。”

  安太玄:“是,末将领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