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11)

  高力士宣皇帝口谕,特意把皇长孙在御驾前求情的经过告诉郭旰。

  郭旰单膝跪地:“郡王因旰受伤,还为旰开脱求情,旰万分惭愧。”

  李邱民扶起郭旰:“都怪俶骑术不精,连累郭兄被革去千牛卫军籍,俶深感内疚。俶有意请郭兄担任王府侍卫长,不知郭兄是否愿意?”李邱民特意以兄弟相称,满怀期待的看着郭旰。

  郭旰再次俯首跪地:“旰惶恐,不敢从命。”

  高力士在旁劝道:“郡王点名要你,还不答应了,圣人面前老奴去说。”

  李邱民屈身扶起郭旰:“郭兄请起。”

  郭旰站起身,抱拳回答:“多谢郡王。”

  广平郡王年纪尚幼,按惯例王府侍卫长应由广平郡王的父亲太子李亨指派。李邱民不得不感叹高力士的善解人意。

  第三章 王府皇宫

  更新时间2012-6-26 21:01:33 字数:3690

  第二天上午,刘德顺前来禀报:“内侍省常侍边令诚在门外求见。”

  内侍省常侍是个什么官?找我干嘛?李邱民对刘德顺说:“有请。”

  一名相貌俊秀、衣着光鲜的中年人来到李邱民面前,躬身行礼:“臣内侍省常侍边令诚见过郡王。”

  李邱民:“边大人不必客气。”

  “臣惶恐!臣万死!”边令诚突然跪在地上。

  李邱民在大明宫住了数日,大致知道唐代官员面见郡王不必下跪行礼,四品及以上官员面见太子也不必下跪行礼。这家伙发什么神经?李邱民心中纳闷,见刘德顺不停向自己递眼色,不明所以的对边令诚说:“请起。”

  边令诚站起身,低头禀告:“臣奉高总管之命,领郡王参观王府。车马已备妥,正在殿外候命。”

  李邱民:“有劳边常侍。”李邱民没有再以大人称呼边令诚。

  边令诚:“能为郡王效力,臣十分荣幸。”

  李邱民来到殿外,看到一辆豪华的马车,车前立着四匹高头骏马,泛着光泽的棕黑色皮毛看不出任何色差。

  边令诚对李邱民说:“郡王,请上车。”

  刘德顺扶李邱民上了马车,边令诚骑马在前领路。

  马车沿着太液池湖岸行进了许久,来到一座高大的城门前,十余名全身甲胄的兵士守卫在此,门楼上有一匾,上书“左银台门”。李邱民此刻有些兴奋,心想出了这门应该就是繁华的长安城了。出乎李邱民的意料,城门外并不是熙熙攘攘的大街。

  马车出了城门,经过一段空旷的大道,来到一座威严的官署门前,匾额上写着“左羽林军”。八名衣甲鲜明的侍卫骑马迎上来,护卫在马车左右。

  马车继续前行,视野很快变得开阔起来,远处有成片的树林。大约走了一刻钟,又一座城门出现在眼前。李邱民心想:这回该进城了吧。穿过城门,眼前的景象再次出乎李邱民的意料,马车进入一条笔直的通道,通道宽十余丈,两边都是高大的城墙,路上没有其他车马,异常安静。李邱民有些紧张,心想:这是什么鬼地方?

  马车继续前行,停在一座关闭的城门前。边令诚亮出令牌,守门兵士缓缓打开城门,李邱民听到了久违的市井喧闹声。马车进入一个方形的瓮城,通过一座巍峨的城门,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呈现在李邱民眼前,李邱民不禁感叹道:“好宽的大街!”

  刘德顺关心的问:“郡王,您怎么了,这通化门大街一直都是这样宽的?”

  李邱民回答:“没,没什么。”

  刘德顺低声说:“刚才在宫里,您怎么称呼边常侍大人?”

  李邱民好奇地问:“有什么不对吗?”

  刘德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李邱民:“郡王,您真的没事吧?”

  李邱民不明所以的回答:“我好好的,能有什么事。”

  刘德顺低声说:“您口中的大人,那可是太子殿下,这玩笑可开不得啊。”

  “大人?太子?!”李邱民后来才知道,“大人”一词在唐代专指父亲,称呼各级官员一般用姓加上官职。

  李邱民坐在马车上,见大街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华。马车行进的这条通化门大街宽达百米,比北京天安门前的长安街还要宽,路中间供马车行驶,街道两旁种植高大的槐树,路人在树荫下前行,交通井然有序。马车前行不久,转入一条相对较窄的街道,街口立着一座牌坊,上面写着“兴宁坊”。

  马车停稳,边令诚下马来到车前,回禀道:“郡王,到了。”

  李邱民走下马车,眼前是一座大宅门,门上没有匾额。

  边令诚走到李邱民身边低声说:“郡王您慢慢看,下官有事要办,先行告退。”

  李邱民谢道:“有劳边常侍。”

  边令诚向随行的侍卫长吩咐了几句,告辞离去。

  李邱民走进大门,开始参观自己在长安的新家。王府有三进院子,六十多间房,后院中有座精巧别致的花园。因为事先有人打扫过,各处十分干净整洁。整个王府虽然没有大明宫的大气奢华,却也算得上一座顶级豪宅。

  从王府出来,李邱民对随行的侍卫长说:“走正门回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