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111)

  宝章转身对李俶说:“大哥,后天我和宁国、和政两位姐姐相约去玄都观烧香祈福,你也来吧。”

  “恩。”李俶爽快的点头答应,李俶心中早已把宁国、和政、宝章当作自己的亲妹妹。

  李俶看着宝章骂王诠离去的背影,无奈的对马重英说:“我这个妹妹从小就是父王眼里的掌上明珠,骄纵惯了。”

  马重英:“马某明白,郡王此时不想与姓杨的结怨。”

  李俶会意的点了点头。

  马重英继续说:“马某倒是觉得,郡王您并非生长在帝王之家。”

  李俶顿时一愣:“重英你开什么玩笑!我不长在帝王之家,还能长在哪儿?”

  马重英轻松的说:“郡王别介意,马某只是照实说出心中所想。”

  第七十四章 玄都卜卦

  更新时间2012-7-27 8:05:05 字数:3100

  回到长安的第三天,高力士亲自来到广平王府传旨,李隆基在延英殿召见李俶和安禄山。

  大明宫延英殿,李隆基和杨贵妃并肩坐在龙椅上,太子李亨站立阶下。李俶依次向李隆基、杨贵妃、李亨行礼。安禄山却独树一帜,先拜杨贵妃,后拜李隆基,对太子李亨视若无睹。

  李隆基觉得奇怪,问安禄山:“为何先拜贵妃?”

  安禄山回答:“胡人先母而后父。”几年前,安禄山认了比自己小十多岁的杨贵妃做干娘。

  李隆基与杨贵妃相视一笑。

  高力士提醒安禄山:“这位是太子殿下,还不赶快参拜。”

  安禄山摸了摸头,吞吞吐吐的说:“臣是藩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

  李隆基亲自给安禄山解释:“太子是储君,朕百年后要传位于太子。”

  安禄山突然跪在地上说:“臣愚钝,只知陛下是真龙天子,寿与天齐。臣罪当万死。”

  李隆基笑着对安禄山说:“朕恕你无罪,起身给太子行礼。”

  安禄山勉强给李亨行礼,目光中带着几分不屑。在安禄山眼里,儒弱的李亨还不如李俶有分量。

  李隆基见安禄山挺着个大肚子,故意问:“你肚子里有什么?”

  安禄山不经思索直接回答道:“臣心中更无余物,唯有赤心耳!”

  李隆基和杨贵妃听后哈哈大笑。

  李俶在旁陪着笑脸,心中暗想:好一个大智若愚、大奸似忠。

  李隆基让高力士宣旨:“河西、陇右节度使,广平郡王李俶,兼陇右采访使,领安西四镇节度使、北庭都护。平卢、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兼河东节度使、河北采访使,领安东大都护,拜御史大夫、左羽林卫大将军,封东平郡王。”

  李俶、安禄山跪地领旨谢恩。

  李隆基对李俶和安禄山做了一番劝勉,希望两人恪尽职守,维护边疆安定。冥冥之中自有天数,历史正沿着本来的路线前进,安禄山的权力已经到达巅峰,唯一不同的是在安禄山的西面,多了李俶这样一个潜在的对手。

  李俶、安禄山并肩走出延英殿,安禄山转过身,看了看李俶,笑道:“今天安某与广平王共受皇恩,实乃天意,你我结为兄弟如何?”

  李俶心想:你这大奸贼,跟你做兄弟过几年必死无葬身之地。

  安禄山见李俶没有反应,笑道:“怎么,郡王看不起安某。”

  李俶连忙回答:“安兄误会了,俶刚才在想你我要是结为兄弟,会不会引起陛下猜疑。”

  安禄山:“兄弟多虑了,您是陛下的亲骨肉,小弟也是贵妃娘娘的儿子。”

  李俶笑道:“安兄所言有理,不过俶还是觉得此事不宜张扬。安兄以为如何?”

  安禄山笑道:“就依贤弟之言。”

  坐在回府的马车上,李俶心中思量:我比贵妃小七岁,称贵妃姐姐,安禄山比贵妃大十六岁,叫贵妃母亲,我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这辈份可够乱的。李俶想着想着不禁笑了起来。

  刘德顺在一旁小心谨慎的问:“郡王您没事吧?”

  李俶收起笑容,反问道:“我好好的,能有什么事?”

  刘德顺:“安西现在可是烫手的山芋,亏您还得笑出来。”

  李隆基下旨命李俶兼领安西四镇节度使、北庭都护,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

  李林甫得知杨国忠有意拉拢李俶,心中大骇。李林甫原本没把年轻气盛、行事冲动的李俶放在心上,可是经过近几年的仔细观察,李林甫完全转变了对李俶的看法。

  李林甫非常担心李俶和杨国忠合作,正好高仙芝从安西返回长安,安西大都护空缺。李林甫在朝堂上公开称赞李俶能力卓著,可胜任安西大都护。

  安西距离长安有万里之遥,李俶到了安西便难以与杨国忠联络。同时李林甫大张旗鼓的力挺李俶,也起到了离间李俶和杨国忠的作用。李隆基听完李林甫的奏报,询问杨国忠。杨国忠当即表态,支持李俶兼领安西大都护,至于杨国忠心中的算盘,外人无从得知。

  ---分割线---

  玄都观位于长安城南,与大兴善寺相邻。中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大诗人刘禹锡的两首诗《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让此观大名远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