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118)

  杨国忠推辞不过,只得硬着头皮率军出征,惴惴不安的离开了长安。

  第七十八章 权相离世

  更新时间2012-7-28 19:28:55 字数:2143

  天宝十一年秋,关中地区阴雨连绵,长安城中疫病流行。

  杨国忠率军出发后不久,李林甫突然重病不起。庙堂上一下少了两位辅政大臣,朝政事务近乎瘫痪。有着百万人口的京城爆发疫病,一份份加急奏报堆在中书省无人处理,李隆基不得不派快马召杨国忠回京。

  正率领大军行进在秦岭栈道上的杨国忠见到敕令,立即掉转马头奔回长安,一路上如沐春风,和出征时的心情迥然两异。

  杨国忠回到长安,入宫觐见李隆基。

  李隆基见到杨国忠,龙颜大悦,对其一番劝慰勉励,命其暂领中书令、右相之职。

  随后杨国忠马不停蹄的前往李府,借探病之名探查李林甫的虚实。杨国忠来到李林甫病榻前,突然双腿一软跪在地上。李林甫见杨国忠跪在床前,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没有成功。杨国忠生怕李林甫心藏奸诈,不敢抬头正眼相看。

  李林甫躺在病榻上,有气无力地对杨国忠说:“我是将死之人,我死后公当入相,请公善待我的儿孙,朝廷大事就托付于公了!”说罢,潸然泪下。

  杨国忠慌忙推谢,惊出一身冷汗。

  ---分割线---

  远在武威的李俶接到长安东宫派快马传来的急报,太子李亨身染重疾,请李俶即刻动身赶回长安。

  李俶和郭旰两人轻车简从,一路快马加鞭赶往长安。

  进入长安城,李俶没有回府休息,径直前往东宫,探视太子李亨。李隆基晚年推崇以仁孝治国,不管是便宜老爸还是亲老爸,面子上的事总得做好了。

  李亨的病情两日前有所好转,已无大碍。

  李俶在长安的王府中小住数日,拜会了老师李泌,以及刘晏、哥舒翰、高仙芝三位老朋友。

  这一日,正准备收拾行李启程离京。

  李林甫府上的管家突然前来求见,说是李相请广平王前往相府一叙。

  李俶听闻最近长安街市上盛传,中书令李林甫身染重疾,恐不久于人世。李俶心里想:“人都快要死了,找我干嘛?难道临死想拉个垫背的不成。”

  好奇心驱使李俶来到李府大门外,郭旰随行左右。李府还是十年前的李府,只是物是人非,府门外没有了披甲执戟的守卫,没有了络绎不绝的宾客。管家带着李俶走进内院,院中那株几十年树龄的木莲红衰翠减,几近枯死。

  李俶命郭旰在屋外等候,独自一人走进李林甫的卧室,见卧榻上躺着一位病入膏肓、油尽灯枯的老人。

  李林甫见到李俶,口中喃喃听不清说的什么,露在锦被外面的手指朝李俶动了动。

  李俶走上前,对李林甫说:“不知相公找俶何事?”

  李林甫突然紧紧的抓住李俶的手。

  “相公!您这是?”李俶惊出一身冷汗。

  “坐。”李林甫示意李俶坐到自己床前。

  李俶忐忑不安的坐了下来。

  李林甫突然变得清醒,笑着对李俶说:“我是将死之人,郡王何惧之有。”

  李俶连忙解释道:“没,没有,李相说笑了。”

  李林甫:“我李林甫舔居大唐首辅十九年,其间遇到对手无数,除了陛下,最看重的只有三个人:王忠嗣,郡王您,还有安禄山。”

  “李相过奖了。”李俶有些受宠若惊。

  李林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郡王不必谦虚。我死后,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请,请郡王-”说到这里李林甫不住的咳嗽起来。

  李俶连忙安慰道:“相公勿急,请慢慢说。”

  李林甫:“我死之后,杨国忠必当入相,其人志大才疏,又与安禄山水火不容,不出三年,安禄山必然兴兵反唐。”

  李俶点头示意。

  李林甫:“如今能牵制安禄山者,只有郡王和朔方的郭子仪。”

  李俶:“相公放心,俶已经着手准备。”

  李林甫欣慰的点了点头:“好,不愧是你皇爷爷的嫡长孙。”

  李林甫艰难的从枕边拿出一个木盒,交给李俶:“这里面有我为官数十年积蓄下来的二十万缗,送给郡王用于扩充军备。还有七宝匕首一把,也送给郡王。”

  李俶打开木盒,里面果然有一把镶嵌了七颗宝石的匕首,做工十分精湛,整个大唐恐怕难有第二把。

  李林甫:“朝中众臣都是阿谀谄媚之徒,不堪重用。我担任宰相期间,建立了一个遍布大唐十五道的秘密组织,名曰暗隼,这把七宝匕首,就是指挥暗隼的信物。”

  李俶此刻十分惊讶,李林甫竟然把苦心经营多年“特务”组织拱手送到自己手中。

  李林甫:“安禄山身边有一人名叫宋和。此人多次在安禄山面前建言,刺杀郡王、郭子仪、李光弼,郡王不可不防。”

  “宋和?叶枫!”之前发生的几件诡异事情,李俶终于有些明白了。

  天宝十一年十一月,做了十九年大唐宰相的李林甫在病痛的折磨中死去。

  李林甫专权的十多年间,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嫉贤妒能,排异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良臣,以张其势。众多有才干的正直大臣遭到排挤贬谪,无数钻营拍马的小人佞臣受到提拔重用,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官员无不贪欲腐败、结党营私,民间积怨日久,为几年后发生的安史之乱种下祸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