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147)

  李俶对张巡可说是敬佩加敬仰。第二天一大早,李俶带着哥舒曜前往真源县衙,准备面见张巡。从守门衙役口中得知,张巡半个时辰前已出发赶往祭祖大典现场-太清宫。

  祭祖大典当日,谯郡太守杨万石及以下官员一直跟随在李倓这位主祭官左右,唯独没看见张巡。

  李俶找了个恰当的时机询问杨万石:“杨太守,祭祖大典现场为何不见张县令?”

  听到李俶提及张巡,杨万石一脸的不悦,回答:“公子说的是真源县令张巡吧。此人性情怪异,不好与同僚相处,连我这个顶头上司都爱理不理的。这不,祭祖大典这么重要的仪式他不参加,跑到乡下去为那帮贱民查看什么春耕,真是不可理喻。”

  李俶听了杨万石的话,心中不禁暗自感慨:这年头要做个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好官,难啊!

  祭祖大典结束,李倓准备回京复命。杨万石再次设宴,为李倓饯行。

  宴会末了,杨万石先是遣散下属官吏,接着看了看李倓身边的李俶。

  李倓知道杨万石什么意思,笑道:“太守不必顾虑,这位是倓的心腹挚友。”

  杨万石拍了拍手,几名仆人抬进来两大箱礼物。

  杨万石亲手打开箱子,笑着对李倓说:“这些是下官孝敬郡王的一点薄礼,请郡王笑纳。”

  李俶眼前一亮,箱内全是珊瑚玛瑙、金银珠宝。

  李倓挥了挥手,微笑着收下礼物。

  李俶、李倓一行启程返回长安,途中经过真源县城,李俶特意要李倓停留半日,专程前往县衙,准备拜会县令张巡。不料守门衙役告知:张县令前往乡间查看春耕,尚未回来。

  看到李俶失望的样子,李倓好奇的问:“不就是一个自命清高、不屑阿谀谄媚的七品小吏,大哥为何如此看重此人?”

  李俶有意绕开话题:“此人没有给三弟你送礼,三弟不会耿耿于怀吧。”

  李倓:“大哥是在取笑小弟吧。这些地方官员送的礼,我姑且收下,至于谁送的,我向来不记。”

  李俶笑道:“看来给三弟你送礼,有如大白天打灯笼-白搭。”

  李倓笑着说:“大哥你别眼红,你要是公开身份,那帮地方官员还不得趋之若鹜的献上厚礼。”

  李俶:“还是算了,果真如此谯郡的百姓怕是要遭殃。”

  第九十八章 奸佞当道(上)

  更新时间2012-8-7 19:30:26 字数:2730

  天宝十一年正月,吐蕃册封南诏国王阁逻凤为“赞普钟南国大诏”,意为吐蕃赞普之弟、云南王。南诏与吐蕃正式结为联盟,共同对抗唐廷,西南局势骤然紧张。

  好大喜功的杨国忠为雪西洱河之耻,以剑南节度使的身份,请求发兵攻打南诏。上次攻打南诏,剑南驻军损失殆尽,无力发动进攻。杨国忠向李隆基建议,在剑南道和毗邻的山南西道征募男丁,补充兵员。李隆基欣然应允。

  杨国忠派御史到各郡县强行征兵,遇到不肯从军的,就带上枷锁押到军营,强征入伍者超过万人。不想当兵就得使钱,御史和地方官吏借机大肆敛财,赚得盆满钵满。

  所谓遥领只不过是挂个名,李俶在长安没有日常事务,日子长了觉得十分无聊,便带着儿子李适,以及贺拔楚岳、哥舒曜,一起去登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西起秦陇,东彻蓝田,横贯八百里,钟灵毓秀,山中道观、佛寺众多,素有“仙都”、“洞天之冠”的美称。

  李俶一行沿骆谷进山。山中林木茂密,不时有飞禽走兽出没。李适兴致很高,取出弓箭连放数箭。飞禽走兽们似乎沾了终南山的仙气,十分机敏。李适一阵忙活,却没有射中一个猎物。

  哥舒曜见状,笑着对贺拔楚岳说:“看来你这个老师不行啊。”

  贺拔楚岳笑着回答:“子明你别动歪脑筋,我可是不会轻易让贤的。”

  李俶摸了摸李适的头,安慰道:“没关系,咱们不是来打猎的。”

  一行人骑马走了大半天路,来到太白山中的玉皇观。按计划在此歇息一晚,第二天弃马步行登山。

  让李俶颇感意外的是,位于大山深处,原本冷清的玉皇观内竟然住满了香客,就连道观外面的露天平坝也住了不少百姓。

  大约七年前,李俶曾经和李泌来过玉皇观,认识这里的主持玉真子。玉真子专门给李俶留了两个房间。

  李俶照顾李适入睡,走出房间对哥舒曜说:“去外面找个人来问问。”

  不多时,哥舒曜来带一老一小。

  李俶请老者坐下,客气地问:“老人家今年高寿?”

  老者回答:“六十有五。”

  李俶看了看老者身边和李适差不多大的小孩,问:“这位是您的孙子吧?”

  老者点了点头:“正是。权儿,见过叔叔。”

  老者身边的小孩怯生生的走到李俶面前:“叔叔好!”

  李俶摸了摸小孩的头:“叫什么名字?”

  小孩低声回答:“张权。”

  李俶继续问老者:“老人家从哪儿来?因何露宿于这深山之中?”

  老者:“我等是梁州汉中郡褒城县人,为了躲避乡里抓丁逃难到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