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26)

  李俶记起关于刘晏的故事。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少年聪慧,四岁便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七岁时被李隆基破例任命为秘书省正字。有一次,李隆基问刘晏:“你这个正字官,正得几字啊?”刘晏回答:“天下字皆能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刘晏的回答一语双关,不仅说明了“朋”字的字形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朝中朋党勾结的时弊。安史之乱后,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理财家。

  众人来到县衙外,酒店掌柜三两步走到登闻鼓前,咚—咚—,鼓声响起。

  华原县公堂上,刘晏问明情况,让手下拿来算盘,当堂算起账来。县令用算盘断案,这个倒是个新鲜事。李俶打量着当地百姓口中称颂的刘青天。刘晏三十岁上下,身材不高,相貌平常,从外表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刘晏很快算出结果:十一个酒坛,每坛少半斗,一共是五斗半。每斗酒三百钱,五斗半酒价值一千六百五十钱,应收二十八缗三百五十钱。酒店掌柜看过账目,心悦诚服,与酒坊老板言归于好。酒坊老板依照先前承诺只收二十八缗,和酒店掌柜并肩走出县衙大堂,众人纷纷散去,堂内只剩下李俶三人。

  刘晏见有人未走,客气的问:“三位有事吗?”

  刘德顺正要表明身份,被李俶阻止,李俶对刘晏说:“在下前往长安探望亲友,路过贵县时不慎将身上所带银钱遗失,不知可否在明公府上借宿一宿?”丢了钱跑到县衙借宿,这要是换其他地方,保不准给定个“妨碍公务”,被衙役乱棒打出。

  刘晏笑道:“远来是客,刘某非常欢迎。”

  李俶:“那就打扰了。”

  刘晏:“不必客气。府邸简陋,还请三位见谅。”

  李俶三人被安排在东厢房,晚饭时间,管家刘和送来饭菜。饭菜很简单,一盘青菜,一盘咸菜,一碗菜汤。

  刘德顺看了看桌上的饭菜,对李俶说:“这个刘晏真不识相。郡王您屈尊住他府上,他竟然拿这种破房子给您住,又拿这种东西招待您。”

  郭旰接着说:“就是,咱们放着客栈上房不住,山珍佳肴不吃,干嘛来此受这份罪?”

  李俶笑道:“你们俩不知道,这位刘县令可是个人物,俶想看看他到底怎样。”

  刘德顺:“什么人物?依我看不过是个势利眼加吝啬鬼。”

  李俶:“不可胡言乱语。”

  郭旰:“旰以为德顺说的不错。”

  李俶:“跟我来。”

  郭旰、刘德顺:“去哪儿?”

  李俶:“去问问刘晏待客之道。”

  “好!”郭旰、刘德顺扔下碗筷,与李俶一起来到正房。刘晏正在和家人吃饭,见李俶三人前来,起身说:“刘某如有怠慢之处,还请三位原谅。”

  李俶注意到桌上摆的饭菜和送到东厢的并无差别,对刘晏说:“明公身为一县之长,如此饭菜是否太过节俭?”

  对于李俶的直言不讳,刘晏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满怀歉意地说:“刘某待客不周,请三位莫怪。刘和,去隔壁王屠户家称一斤肉。”

  李俶叫住刘和,对刘晏说:“明公切莫误会,我等来此的目的,是感谢明公的热情款待。”李俶朝郭旰、刘德顺使了个眼色。

  郭旰、刘德顺跟随附和:“是啊,明公太客气了。”

  刘晏:“三位多礼了,快回去用饭吧,待会儿凉了。”

  李俶:“明公慢用,我等告退。”

  回到房中,李俶见郭旰、刘德顺不动筷子,拿起碗筷对两人说:“吃。”或许是饿了,或许是吃惯了大鱼大肉,三个人很快便把一桌饭菜吃了个尽。

  刘和前来收拾碗筷,李俶趁机问:“刘明府身为朝廷命官,一年的俸禄足够日常开销,为何过得如此节俭?”

  刘德顺跟着附和道:“是啊,畿县县令好歹也是个六品官。”

  刘和回答:“诸位有所不知,我家老爷的俸禄大半用来接济本县的鳏寡孤独,家里的日常开支自然捉襟见肘。”

  李俶心中十分感动:好一个体恤百姓的父母官。

  第二天一早,李俶前去向刘晏辞行,见刘晏正在伏案处理公务,没有打扰,请刘和转达谢意。

  回到长安后,李俶吩咐刘德顺,每餐开销减半。

  几个月后,李俶奉召入宫陪李隆基和杨贵妃娱乐,借机向李隆基推荐刘晏。李隆基想起当年的神童,欣然准奏,下旨升任刘晏为户部郎中。

  刘晏出任京官,举家搬到长安。适逢太平盛世,长安城内房价高昂,做了十年县令的刘晏没有任何积蓄,无钱在城内购买宅邸,一家老小租住在城外三桥镇一座残破的小院,此事很快在同僚间传为笑柄。李俶得知后,让刘德顺在城东宣阳坊买了一座不算大的普通宅院,送给刘晏。刘晏坚决不收。李俶亲自登门拜访,对刘晏说:“本王曾在明公府上白吃白住,子曰: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座宅子就算俶出借的,请明公勿要拒绝。”刘晏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第十四章 北方枭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