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28)

  眼见安禄山面颊泛红,说话开始绕舌头。李俶起身来到安禄山面前,举起酒杯说:“久闻将军海量,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俶再敬将军一杯。”

  安禄山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大笑道:“好酒!”

  李俶:“听闻将军刀法卓绝,正好俶的侍卫长也使得一手好刀,不知将军能否让俶当场领教一番。”

  安禄山的随从劝道:“将军您喝醉了。”

  安禄山笑道:“无妨,拿刀来。”

  随从送上一口长刀。

  安禄山握刀试了试,对李俶说:“这里太局促,不如去外面。”

  众人来到屋外空地,郭旰持刀与安禄山对立:“安将军,请。”

  两人你来我往,斗在一起。别看安禄山长得肥胖,身体却十分灵活,只是酒喝多了影响了发挥。眼看郭旰手持黑龙刀即将得手,安禄山的随从一跃上前,手持刀鞘挡开了本来可以致安禄山于死地的刀刃。这一招力量极大,郭旰后退两步方才站稳。

  郭旰正要持刀上前,李俶阻止道:“没看到安将军醉了吗,还不退下!”

  安禄山绕着舌头说:“我没醉,没醉!”

  李俶对安禄山的随从说:“敢问阁下大名?”

  随从抱拳回答:“卑职不敢,卑职是安将军帐下骁骑校尉阿史那承庆。”

  “阿史那承庆!”李俶掩藏心中惊讶,故作镇定的说:“安将军喝醉了,有劳校尉用俶的马车送将军回府。”

  阿史那承庆抱拳道:“多谢郡王,告辞!”阿史那承庆搀扶安禄山走出王府。

  郭旰上前问李俶:“郡王怎么突然让旰停手。”

  李俶看着阿史那承庆的背影,回答:“此人勇力不在二郎之下。”

  第二天,李泌登门授课,讲完当天的功课,突然对李俶说:“昨日郡王府中可是上演了惊险一幕。”

  李俶诧异的问:“先生此言何意?”

  李泌喝了口茶,微笑道:“为师精通太乙之数,你是知道的。”

  李俶当即傻了。

  李泌:“不知郡王如何知道,安禄山有谋反篡位之心?”

  李俶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不过是观察加推测,而已。”李俶额头冒汗,生怕李泌追根究底。

  李泌话题一转,没再继续追问,而是讲起了故事:“太宗时期,民间流传一本《秘记》,书中言到:‘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皇帝得知后心中疑虑,密召太史令李淳风以询其事。淳风对曰:‘臣据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四十年,当有天下。’太宗曰:‘求而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不可废也。王者不死,虽求恐不可得。且据占已长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四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壮严毒,杀之为血仇,即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李俶:“先生是说天意不可为,此刻杀了安禄山,还会有张禄山、王禄山?”

  李泌会意的点了点头,仰天叹道:“天下祸乱非一人之力所致,亦非一人之力能解。”

  第十五章 争权夺利

  更新时间2012-6-30 19:04:37 字数:2085

  谋杀安禄山的计划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一桩震动朝野的大事件悄然而至。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正月十六,一场大雪过后,大地披上银装,王府后花园中,李俶正陪着沈媛踏雪赏梅。

  刘德顺惊慌失措的前来禀告:“不好了,出大事了!”

  李俶不解的问:“出了什么事?”

  刘德顺心急火燎的回答:“东,东宫出事了!”

  事情还得从太子妃韦氏的哥哥韦坚说起。韦坚时任陕郡太守,因为办事干练,奉皇命兼领江淮转运使,督办东南各道水陆转运。隋唐时期,江淮地区农业、手工业发达,大批钱粮、丝绸通过大运河运到东都洛阳。从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主要依靠陆路运输,潼关附近地形险要、道路狭窄,运送货物的马车时常堵塞官道,半月不通。韦坚担任江淮转运使后,着手疏浚黄河、渭河水道,并在长安东郊开挖广运潭,修建码头。从此,运河上行驶的漕船可直抵长安东郊。

  李隆基十分赏识韦坚的能力,亲临广运潭竣工典礼。韦坚非常懂得取悦皇帝,特意为前来观礼的李隆基精心安排节目,一百多人齐唱:“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唐代的等级观念远不如明清,李隆基排行老三,虽贵为天子,仍常以三郎自称。李隆基龙颜大悦,对韦坚赞不绝口。站在旁边的李亨、李林甫、高力士,以及众大臣纷纷附和。韦坚春光满面,出尽了风头。

  几日后,李隆基下发敕令,任命韦坚为刑部尚书。

  韦坚日益得宠,让李林甫心生忌惮,将其视为心腹大患。李林甫几次三番对韦坚旁敲侧击,警告他安守本份。韦坚仗着自己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又是太子李亨的内兄,根本不把身为中书令的李林甫放在眼里。李林甫对韦坚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机会很快来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