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唐群英_琅星【完结】(289)

  马燧:“陛下之所以大动干戈,命李太尉统军出征,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迫使袁晁向朝廷投降,迅速平定浙东之乱;其二,向江南官员表明朝廷的态度,方便裴相和严中丞行事。”

  李豫问马燧:“裴相和严中丞出发了吗?”

  马燧:“应该已经出发了。”

  李豫:“我们也该出发了。”

  崔光远:“陛下,您到洛阳不过数日,不如多住些时日再回长安。”

  李豫:“豫什么时候说要回长安。”

  崔光远不解的问:“陛下,您要去哪里?”

  李豫笑道:“前朝员半千的庄园‘极风景之胜’,世人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其实真正‘极风景之胜’的地方在江南,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崔光远一听急了:“陛下万万不可啊!江南适逢祸乱,您乃万乘之躯,怎可以身犯险。”

  李豫:“怎么,崔尚书不想陪朕前往?”

  崔光远:“臣不敢。陛下走到哪里,臣就跟到哪里。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臣也在所不辞。对了,陛下,您要下江南,正好跟随李太尉的大军前往。”

  李豫:“朕此次要微服下江南。”

  崔光远惊愕道:“微服?!”

  李豫:“好了,诸位回去准备一下,我们明日一早出发。”

  次日一早,李豫、崔光远、马燧、浑瑊、仆固玚、郭曙、红袖一行七人,登上洛河边一条普通的双层楼船,扬帆起航,出洛水、过黄河,由汴口入大运河,南下江南。

  李豫站在船头,看着运河两岸正在收获庄稼的忙碌的农户,想到红袖所说的江南的情景,心中思绪万千。

  崔光远看了看舱中的红袖,对李豫说:“陛下,您下江南有臣和几位将军作伴,带着这村姑干嘛。”

  李豫低声对崔光远说:“这孩子刚埋葬完其父和几位乡亲,正好顺路把她送回家乡,难道你忍心看到孤苦伶仃她,一个人留在洛阳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崔光远含着眼泪说:“陛下您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李豫:“好了,好了!记住,从现在起叫我公子,此次我们是微服私访。”

  崔光远:“下官,不,崔某明白。”

  李豫点了点头。

  李豫一行所乘之船途径河南道的汴州、宋州、到达淮水之滨的泗州。泗州州城临淮位于大运河和淮水交汇之处,与淮南道的楚州盱眙县隔河相望。跨过淮水便进入江淮地界,扬州大都督府的辖地。李豫一行夜宿船上,沿途并未上岸休息,一直到了临淮,方才弃舟登岸,入城找了家上好的客栈住下,鱼虾螃蟹,点了一大桌子当地菜肴。

  仆固玚手里攥着两个螃蟹的大螯,吃得不亦乐乎。

  李豫忍不住笑道:“子圭,莫非以前没吃过螃蟹。”

  仆固玚一边吃一边回答:“公子说对了,家父是漠北人,府里的厨子向来只做牛羊肉。”

  众人酒足饭饱,走出客栈在临淮城中闲逛,不经意间来到淮水码头渡口。李豫注意到,与还算热闹的临淮城相比,淮水对岸的盱眙城显得十分清冷,码头上不但没有船只停靠,甚至看不到几个人。

  李豫有些好奇,一水相隔的两城差别为何如此之大。李豫来到一艘小船边,对船老大说:“船家,可否载我等过河?”

  船老大回答:“三十五文钱。”

  崔光远拿出半缗钱交给船老大:“不用找了。”

  船老大看了看李豫等人,问:“几位公子要去对岸?”

  崔光远不耐烦的回答:“废话,不去对岸干嘛上你的破船。”

  船老大:“看几位的穿着都是有钱人,对面的盱眙可不太平啊。”

  崔光远:“如何不太平?”

  船老大:“听几位的口音是外地来的。你们可能不知道,如今这淮水南岸,那是官匪横行。”

  崔光远:“大胆!竟敢辱骂官府,不想……”

  李豫制止住崔光远,好奇的问:“敢问船家,何为官匪?”

  船老大:“穷人被官吏抢,富户被盗匪劫。”

  崔光远连忙劝道:“公子,我们还是别去了吧。”

  李豫:“好个官匪横行!我倒要去看看。”

  船在盱眙码头靠岸,李豫几人刚走下船,三名公门衙役走了上来,提刀嚷嚷道:“你们几个,说你们呢!站住!”

  崔光远堂堂的正三品礼部尚书,在京城一向他吆喝侍郎、郎中,从没有被几个衙役吆喝过。崔光远怒道:“你们三个放肆!竟敢这样跟本尚……”

  一名衙役呼啦一下拔出刀,瞪着崔光远骂道:“你这胖子找死!”

  崔光远吓得闪到李豫身后,示意马燧、浑瑊、仆固玚、郭曙,你们四个还不上前护驾。

  马燧拿出五缗钱,交到那名衙役手中:“还请差官行个方便。”

  那名衙役掂了掂手中的钱,收入袖中,收起刀说:“走吧。”

  李豫几人离开码头,来到盱眙北门。城门口有一名队正领着八名兵士,正在盘查进出城的路人。队正见到李豫几人,喝到:“站住!你们几个是干什么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